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捣鼓“晋肥料”这事儿。
说起来这事儿也挺偶然的。前阵子回老家,跟村里几个老伙计聊天,听他们说起一种老法子沤肥,劲儿特别足,他们就管那叫“晋肥”,图个顺口,估计跟山西那边传过来的老经验有点关系,咱也不敢瞎说。听得我心里痒痒,寻思着回来自己也试试。
搞起来试试
我这人就是这样,听着好就想自己动手。回来后我就琢磨开。
- 找原料: 这步最关键。老伙计们说得简单,就是些烂菜叶子、淘米水、草木灰啥的,还得加上点“引子”,具体是啥也没细说,估计是些发酵菌之类的土办法。我就按这个思路来,把家里厨房剩下的菜帮子、果皮,攒几天的淘米水,还有之前烧柴剩下的一些草木灰,都给凑到一块儿。
- 弄个桶: 找个大塑料桶,洗干净放院子角落里。
- 开搞: 把那些菜叶果皮啥的先铺一层,然后撒点土,再浇点淘米水,再来一层草木灰。就这么一层一层往上加,跟做三明治似的。盖子没盖严实,留点缝透气。
就这么着,开始我的“晋肥料”制造之旅。心里也没谱,不知道能不能成。
耐心等着看
过程记录:
刚开始几天没啥动静,就是味儿有点冲。过大概一个多礼拜,桶里开始有点热乎气儿,打开盖子一看,里面的东西颜色变深,有点往下塌。我知道这是开始发酵。
中间我又翻腾几次,用根棍子搅和搅和,让它上下均匀点。这活儿不轻松,味儿也确实上头,每次都得憋着气弄。
差不多折腾一个多月快两个月,感觉里面的东西变得黑乎乎、湿漉漉的,看着有点像土,原来的那些烂菜叶子基本都看不清形状,也没啥特别难闻的臭味,反而有点土腥气。
上地试试效果
沤好总得试试效果不是?我先没敢大面积用,就挑院子里几棵长得不太精神的小辣椒和小番茄。
怎么用:
- 把沤好的肥从桶里掏出来,看着黑黢黢的,挺有分量。
- 在小辣椒和小番茄根部周围刨一圈浅沟。
- 把这“晋肥料”小心地埋进去薄薄一层,不能直接挨着根。
- 然后盖上土,浇点水。
接下来就是观察。实话说,刚开始几天没看出啥名堂。
结果咋样:
大概过十来天,你别说,那几棵小辣椒看着精神头好多!叶子颜色绿得发亮,比旁边没施肥的明显要壮实一些。小番茄也开始蹿个儿,开的花也多。
又过一段时间,效果更明显。用这“晋肥料”的几棵,结果子都比其他的要早,个头也稍微大点。看来老伙计们说的“劲儿足”不是吹牛。
总结一下
这回捣鼓“晋肥料”,总的来说还挺成功。虽然过程麻烦点,味儿也得忍忍,但看着自己沤出来的肥让菜长得这么心里那叫一个得劲儿。
这玩意儿,优点是废物利用,成本低,肥效确实不错,还挺持久的。缺点就是沤制时间长,得有耐心,还得不怕脏不怕味儿。咱自己家小打小闹还行,真要大规模弄,估计也挺费劲。
反正我是觉得挺以后打算继续弄,也算是给自己找点事干,还能省点买化肥的钱。推荐给不怕麻烦的朋友们试试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4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