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肥料绿基”,我也是琢磨挺久才开始捣鼓的。以前种东西嘛就是老一套,随便撒点化肥,有时候效果有时候烧苗,看天吃饭的感觉。后来听人说,也看一些东西,讲究什么“绿色”、“持续”,就想着自己那几分地也试试能不能搞点新名堂,主要是想让土能好一点,别越种越没劲儿。
我的准备工作
我就是寻思着怎么给地“打底”。以前底肥也就是撒点复合肥,或者有时候弄点没发酵好的鸡粪,味道大不说,还容易出问题。
这回我下决心改改。
- 攒家底: 我先把家里那些烂菜叶、果皮、鸡蛋壳啥的都攒起来。专门弄个大桶,一层料一层土那么盖着。搞这个真得有点耐心,得等它慢慢发酵。一开始味道确实有点,后来盖严实就好多。这就是我的第一批“绿基”原料。
- 改良土: 秋收后,地空出来。我就把之前攒的那些发酵得差不多的有机肥,混着地里的土,用旋耕机好好打一遍。那会儿真是累,但看着土的颜色好像深点,心里觉得踏实。这感觉就像给房子打地基,得牢靠。
实践过程中的摸索
光靠自己攒的那点有机肥肯定不够劲儿。后来又听说现在有种新肥料,外面包一层膜,说是能慢慢放肥,不浪费,还环保。听着挺玄乎,像给肥料穿件衣服似的。我就买点回来试试。
施肥手法调整:
开春准备种东西前,我就把这种带“衣服”的肥料当作底肥给用上。没敢全用新的,还是掺一部分普通的复合肥,怕万一不行,影响收成。
怎么施?我没像以前那样撒在地表,而是开沟,把这混合好的底肥均匀撒在沟里,然后覆上一层薄土,再播种或者移栽苗。想着这样能让肥料离根近一点,吸收也好一点,而且那层膜不是说能控制释放嘛这样埋着应该效果更
整个过程挺折腾:
确实比以前撒化肥要费事。开沟、撒肥、覆土,一道道工序下来,腰都快直不起来。尤其是刚开始用,心里没底,用量上也挺纠结,怕用少没效果,用多又浪费钱,毕竟这带“衣服”的肥料可不便宜。
看看效果怎么样
种下去之后,一开始没觉得有啥特别大的差别。苗也正常出,正常长。
变化是慢慢看出来的:
- 苗期表现: 感觉苗比以前要壮实一点,叶子颜色也挺正,不像以前有时候会发黄。可能是底肥供得上劲儿。
- 后期追肥: 最明显的是,后期追肥的次数好像真的少。以前长到一半,看那苗有点蔫,就得赶紧追肥。这回感觉它们后劲足一些,撑的时间长。估计就是那层“衣服”起作用,肥效慢慢来。
- 土壤感觉: 到收获后,感觉地里的土好像松快点,不像以前那么板结。蚯蚓也好像多些。这可能是有机肥和少用化肥带来的好处。
当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
成本确实高点,买那新肥料的钱加上自己弄有机肥的功夫,算下来投入增加。还有就是,效果也不是说立竿见影那么神,得耐心观察。
的一些想法
这回搞“肥料绿基”的实践,我觉得还是值的。虽然累点,成本高点,但看到土壤有点改善,作物长得也还行,心里挺满意。这算是我自己瞎琢磨、动手干出来的一点小经验。
以后我打算继续这么干,有机肥这块要坚持做,那带“衣服”的肥料看情况用,毕竟对土地才是长久的事儿。咱种地的,就图个安稳和实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