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院子里那落叶哗地掉,扫起来一大堆。以前么,就直接装袋扔,后来觉得怪可惜的,黄的红的,看着也挺扔总觉得浪费。
我就琢磨着,这玩意儿能不能沤成肥?听人说过,落叶土挺好的,肥沃松软。但直接埋土里好像不行,干巴巴的,估计没等烂,根都让它把水分吸跑。得让它先烂熟才行。
开始动手收集
那年秋天开始,我就专门弄个大塑料桶,底下打几个孔透气漏水。院子里的落叶,只要不是那种特别硬或者有病的(比如有明显病斑的),我都给它扫到一块儿。
- 扫: 每天没事就拿着大扫把去院子里扫,尤其刮风后,能扫不少。
- 收: 扫成堆之后,就用簸箕撮起来,倒进那个大桶里。
收集起来的叶子种类挺杂的,有梧桐叶、枫叶,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树叶子。厚的叶子据说烂得慢,不过我也没太挑,一股脑儿都收进去。
沤肥的过程
光有叶子不行,干堆着估计等到猴年马月也烂不。我学着别人的一些土法子,开始操作:
- 加湿: 叶子装进去一层,我就泼点水上去,让它保持湿润,但不能泡在水里,不然就臭。淘米水、洗菜水(没油的)我都往里倒过。
- 掺料: 光有叶子养分单一,我就加点料进去。比如:
- 园土: 掺点之前的旧土或者园子里的普通土,据说土里的微生物能帮忙分解。
- 厨余: 烂菜叶、水果皮(柑橘类的少放点)、咖啡渣、鸡蛋壳(捏碎),这些也能增加点氮磷钾啥的。注意,肉、油、熟食这些可不能放,容易招虫子还发臭。
- 草屑: 如果割草,就把草屑也掺进去一点,绿色的东西含氮多,能平衡一下。
- 分层: 就跟做三明治似的,一层落叶,撒点水,铺一层土和厨余,再来一层落叶……这样一层层堆上去。
- 翻动: 这是个力气活,也是关键。堆一段时间后,比如个把月,就得拿个铁锹或者大叉子给它从底下往上翻腾一遍。目的是让空气进去,让它发酵得更均匀,不然只有表层烂,底下还是干叶子。刚开始翻的时候,里面热乎乎的,说明正在发酵。
这个过程挺漫长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我那个桶就放在院子角落不太碍事的地方,盖子虚掩着,别盖太死,要透气。
等待与观察
接下来就是等。基本上,从秋天弄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或者夏天,这堆东西就变得不一样。
期间我会偶尔去看看,扒开瞅瞅。刚开始是叶子的形状,慢慢地就碎,颜色也从黄变褐,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闻起来没有臭味,是一种泥土的清香,那就差不多。如果还有大块没烂的叶子,就再等等,或者下次翻动的时候把它弄到中间去。
使用落叶肥
等它彻底腐熟,就成黑乎乎、松散的“土”,这就是所谓的腐叶土或者叫落叶肥。这时候就可以用。
- 拌土: 种花种菜的时候,挖出来掺在园土里,大概三七开或者四六开(落叶肥占三四成),能改良土壤结构,让土更透气,不容易板结。
- 铺面: 对于盆栽,也可以在土上面铺一层薄薄的,能保湿,慢慢释放养分。
用自己做的这个肥,感觉土质确实松快不少,种的花草长得也还行。你说它肥力有多猛?我觉得跟买的那些精加工的有机肥比,可能没那么“劲大”,分解也慢一些,属于细水长流型的。但好处是纯天然,自己做的放心,而且废物利用,清理院子,还省买土买肥的钱。
用落叶做肥料这事儿,不难,就是需要点耐心和地方。看着一堆“垃圾”变成有用的宝贝,心里还是挺得劲儿的。现在每年秋天扫落叶,我都不觉得是负担,反倒是收集“材料”的好机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