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计们,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捣鼓厨余垃圾堆肥这点事儿。最近不是老琢磨着环保嘛也想给家里阳台那些花花草草弄点好土,就寻思着试试把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利用起来,看看这玩意儿到底能变出多少有机肥料。
开始动手收集
说干就干。我先是专门找个带盖儿的大桶,放在厨房角落。每天做饭剩下的菜根、菜叶、果皮,还有吃剩的饭菜(骨头太大的我还是会挑出来扔掉),都一股脑儿扔进这个桶里。刚开始几天还量不大,后来攒多,尤其夏天,那味道确实有点儿上头。密封真的很重要,还得勤快点处理。
我大概记录一下,每天家里能产生多少厨余垃圾,心里有个数。当然不是天天称重那么麻烦,就是凭感觉估摸着,一桶快满大概有多少。想着要凑够一吨那得猴年马月,我这是家庭实践,量肯定没那么大,主要是想弄明白这个转化比例。
堆肥处理过程
攒一小批之后,我就开始正式堆肥。我用的是一个买来的堆肥桶,底下有龙头可以放出发酵液那种。操作也挺简单,就是把厨余垃圾一层层铺进去,每铺一层,我就撒点从网上买的那个叫“EM菌”的粉末,说是能加速发酵,还能减少臭味。确实有点用,但完全没味儿是不可能的。
中间我还加一些干树叶和碎纸壳进去,听人说这样能调节碳氮比,还能吸掉点水分,不容易沤得太湿。堆肥这玩意儿,耐心是关键。我大概每隔一两个礼拜,就用个小铲子把它翻动一下,让它透透气,发酵得更均匀。这个过程看着挺恶心,但一想到能变成有用的肥料,也就忍。
观察与估算结果
就这么折腾差不多两三个月,桶里的东西颜色慢慢变深,从原来的湿哒哒变成有点像潮湿的泥土那样,体积也明显缩小不少。原来的臭味也变成那种泥土发酵的味儿,不难闻。
这时候我就开始估算。我大概知道我那段时间总共扔进去多少厨余垃圾(虽然是估算的),然后把桶里得到的那些黑乎乎的“土”给倒出来,也估摸一下重量。反复搞几次,心里大概就有个谱。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记录来看,这厨余垃圾经过发酵处理,水分会蒸发掉很多,有机物也被分解。我自己弄下来,感觉一吨(当然我是按比例推算的)厨余垃圾,能得到的有机肥料,差不多也就三百公斤上下,也就是大概0.3吨的样子。有时候可能多点,有时候少点,这跟你扔进去的垃圾干湿程度、种类都有关系。比如要是西瓜皮扔得多,水分大,出来的肥就少点;要是剩饭、菜叶多,可能就好一些。
一点小总结
所以厨余垃圾变肥料这个事儿,是可行的,而且确实能减少垃圾量。至于一吨能出多少肥,我个人的经验数据是300公斤左右。虽然听起来好像不多,但你想想,这些本来是要被扔掉的东西,现在能变成养花的宝贝,是不是也挺值的?这个过程需要点耐心和地方,还得忍受前期可能有的味道,但看着垃圾变成有用的土,那成就感还是满满的。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我自己的实践过程和记录,希望能给同样对这个感兴趣的朋友一点参考。瞎琢磨,瞎捣鼓,生活才有意思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