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在新西兰这边搞园艺的时候,看着别人家花花草草的长得那个心里也痒痒。自家后院那几棵小树苗,还有那几盆花,总是看着没啥精神,叶子黄不拉几的。
琢磨着是不是缺肥。以前在国内也没怎么捣鼓过这些,来这边,时间多,就开始瞎折腾。
摸索阶段:两眼一抹黑
一开始真不懂,就跑去那种大的园艺店里看肥料。嚯,那家伙,货架上一排一排的,五颜六色,有颗粒的,有液体的,还有粉末的。什么通用型、开花专用、蔬菜专用、还有专门给酸性土壤植物的,看得我头都大。
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店员倒是挺热情,叽里呱说一堆,我也就听个半懂。好像是随便拿包看着包装还行的通用型颗粒肥,想着先试试看,总比不施强。
第一次实践:有喜有忧
拿回家以后,也没个准数,就估摸着抓一把撒在几棵植物的根部周围。有的直接撒土面上,有的还稍微刨点土盖盖。
- 好的方面: 确实过段时间,有几棵植物看着叶子绿点,好像精神头足些。心里还挺美滋滋。
- 坏的方面: 有一次,可能手抖撒多,一棵比较嫩的小玫瑰苗,没过几天叶子边就开始发黄、发焦,看着就是要死不活的样子,心疼死我。这才知道,这玩意儿不能瞎整,量得控制
学习与调整:慢慢上道
吃亏就开始学乖。上网查查,也问问邻居里那些园艺搞得好的老手。慢慢解到一些门道。
不同肥料种类尝试:
- 液体肥: 后来试试液体的肥料,兑水浇灌。感觉这个见效快,特别是给盆栽用,或者植物状态不好急救的时候,效果挺明显的。缺点就是要经常弄,有点麻烦。
- 颗粒缓释肥: 就是那种撒一次能管好几个月的。这个省事,撒土里就行。适合我这种记性不太或者比较忙的人。感觉效果比较平稳,不会一下子太猛。
- 有机肥: 这边很流行用羊粪蛋(Sheep Pellets)和血骨粉(Blood and Bone)。说是纯天然,对改良土壤也我也买来用过,感觉挺温和的,不会像化肥那样容易烧苗。种菜的时候用这个感觉比较放心。就是味道嘛有点特别。
施肥方法改进:
也学到施肥不能直接怼着根撒,尤其是化肥。最好是在植物根部外围撒一圈,或者挖几个小坑埋进去。颗粒肥撒完之后,最好稍微松松土,跟表层土混合一下,然后一定要浇水,帮助肥料溶解渗透下去,不然效果不还可能烧根。
现在的状态:心里有谱
现在给家里的植物施肥,心里大概就有谱。
春天植物开始猛长之前,会给花园里的树和灌木普遍用一次缓释肥或者有机肥打底。开花植物在花期前会追施一些促进开花的磷钾肥,一般用液体的,兑水浇。菜地里种菜,底肥用足有机肥,生长期看情况追施一些速效的肥料。
总之就是看植物种类、看生长阶段、看季节来调整。比如冬天植物休眠,基本就不施肥。
效果还是挺明显的,现在院子里的植物长势比刚开始好多。柠檬树挂果多,玫瑰花也开得更艳,菜地里的收成也还不错。虽然还是比不上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但自己动手,看着它们长得心里那份满足感是真的挺强的。
用肥料这事儿,就是个不断实践、不断观察、不断调整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是解自己家植物的需求,然后耐心点,别急于求成,也别下手太狠。反正我就是这么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分享给大家做个参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3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