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一天,我去沙家浜旅游,走进红石村,想去“春来茶馆”,体验一下“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那种感觉。

沙家浜的春来茶馆
那天游客较少,在“春来茶馆”的一角,有一位老人在独自品茶,很明显他不是游客,应该是沙家浜本地人。我朝他那儿望了望,他也冲我笑了笑,老人的笑容甚是慈祥。
我走到老人旁边,问:“电影《沙家浜》的故事是真的吗?”
老人说:“当然是真的。电影中沙奶奶的原型就是我的奶奶。”
很幸运,沙家浜旅游居然碰到了沙奶奶的孙子。
老人告诉我,他的名字叫沙水生,当初新四军的十八位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时,他才八、九岁,许多事情还记得。

新四军在沙奶奶家
为躲避当地的反动武装,新四军伤病员大多时间都活动在芦苇荡里,再加上缺医少药,伤病员恢复得很慢,沙奶奶和***组织都很着急。
沙奶奶知道,中医上有个食疗的说法:吃什么补什么。新四军战士主要是伤筋动骨,还缺少营养,吃肉、喝骨头汤应该是最好的。
那时,沙水生养了一只狗,这只狗是水生最亲密的伙伴,它陪伴着水生花间捉蝴蝶,水中捕鱼虾。有时,调皮的水生还骑在狗的身上,与狗打闹。

沙水生的狗
沙奶奶看着水生的狗,有了一个想法,但又于心不忍,那可是孙子的宝贝呀!同时,沙奶奶对这条狗也很有感情。
有一天,沙奶奶把水生叫到自己跟前,欲言又止。
水生不解地望着奶奶。
沙奶奶问水生:“你知道新四军战士是怎么受伤的吗?”
水生当然知道:“是跟日本鬼子打仗受的伤。”
沙奶奶说:“战士们如果尽快养好身体,就能够很快返回战场,我们就不再受人欺负了。”
水生像大人的样子,点了点头。
“如果把这条狗杀了,给新四军补身子,你愿意吗?”沙奶奶小心地问。
水生一楞:“不愿意!”
过了一会儿,水生扭身跑开,捂着脸哭着对奶奶说:“但是,别让我看见。”
在离家很远的芦苇深处,沙水生抽泣了整整一个下午。

沙家浜芦苇荡
沙奶奶请人帮忙,把狗杀了。
从此,沙水生再也没养过狗。
我听得有点入迷。
当年的懵懂少年,就是我面前的慈祥老人。对于那条狗,沙水生早已释怀。
他向杯子里续了一点茶,端起来咂了咂:“那也是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牺牲。”
说完,沙水生抬头向远处的芦苇荡看了看,好像在怀念着什么。

沙家浜的记忆
关联的化学知识:
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会直接被人体吸收。人体摄入蛋白质后,会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属于小分子,能够被人体吸收。氨基酸由小肠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并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由于人体与动物许多器官是相似的,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原料(氨基酸)也差不多,这可能就是中医食疗的理论依据(吃什么补什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2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