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细菌促进生长
氨基酸在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作用和功能
不同的氨基酸对作物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又具有协同性
丙氨酸 :增加合成叶绿素,调节开放气孔,对病菌有抵御作用;
精氨酸 :增强根系发育,是植物内源激素多胺合成的前体,提高作物的抗盐胁迫能力;
天冬氨酸:提高种子发芽,蛋白质的合成,并在压力时期的生长提供氮;
半胱氨酸 :含有氨基酸维持细胞功能,并作为抗氧化剂的硫;
谷氨酸 :降低作物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种子发芽,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叶绿素生物合成
甘氨酸 :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有独特的效果,利于作物生长, 增加作物糖的含量,天然金属螯合剂;
组氨酸 :调节气孔开放,并提供碳骨架激素的前体,细胞分裂素合成的催化酶;
异亮氨酸和亮氨酸 :提高抵抗盐胁迫,提高花粉活力和萌发,芳香味的前体物质;
赖氨酸 :增强叶绿素合成,增加耐旱性;
蛋氨酸 :植物内源激素乙烯和多胺合成的前体;
苯丙氨酸 :促进木质素的合成,花青素合成的前体物质;
脯氨酸 :增加植物对渗透胁迫的耐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花粉活力;
丝氨酸 :参与细胞组织分化,促进发芽;
苏氨酸 :提高耐受性和昆虫病虫危害,提高腐殖化进程;
色氨酸 :内源激素生长素吲哚乙酸合成的前体,提高芳族化合物的合成;
酪氨酸 :增加耐旱性,提高花粉萌发;
缬氨酸 :提高种子发芽率,改善作物风味。
氨基酸在植物上的作用
1. 丙氨酸:增加合成叶绿素,调节开放气孔,对病菌有抵御作用;
2. 精氨酸:增强根系发育,是植物内源激素多胺合成的前体,提高作物的抗盐胁迫能力;
3. 天冬氨酸:提高种子发芽,蛋白质的合成,并在压力时期的生长提供氮;
4. 半胱氨酸:含有氨基酸维持细胞功能,并作为抗氧化剂的硫;
5. 谷氨酸:刺激植物生长,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抗力;
6. 甘氨酸: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有独特的效果,利于作物生长,增加作物糖的含量,天然金属螯合剂;
7. 组氨酸:调节气孔开放,并提供碳骨架激素的前体,细胞分裂素合成的催化酶;
8\9. 异亮氨酸和亮氨酸:提高抵抗盐胁迫,提高花粉活力和萌发,芳香味的前体物质;
10. 蛋氨酸:植物内源激素乙烯和多胺合成的前体;
11. 苯丙氨酸:促进木质素的合成,花青素合成的前体物质;
12. 脯氨酸:增加植物对渗透胁迫的耐性,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花粉活力;
13. 丝氨酸:参与细胞组织分化,促进发芽;
14. 苏氨酸:提高耐受性和昆虫病虫危害,提高腐殖化进程;
15. 色氨酸:内源激素生长素吲哚乙酸合成的前体,提高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
16. 酪氨酸:增加耐旱性,提高花粉萌发;
17. 缬氨酸:提高种子发芽率,改善作物风味。
18. 赖氨酸:增强叶绿素合成,增加耐旱性;
18种氨基酸对植物的具体作用(言简意赅),氨基酸在植物上的作用
“这”才是近年一些鸭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你还不重视?
1鸭群对环境的要求
环境在“生物安全”体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鸭是水禽,最适宜在水源清洁、场地宽敞、气候温和、空气新鲜和安静卫生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由于鸭群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各种鸭群对环境要求也有不同。
1.1 产蛋鸭和种鸭群其主要任务是生产优质的商品蛋和种蛋,鸭群天天产蛋,消耗能量较多,对饲养和环境的要求也较高。鸭群要求环境安静、无污染,喜在水中戏水和求偶配种,但栖息和产蛋环境要求干燥和通风。
1.2 肉鸭群除考虑鸭群卫生防疫外,也要考虑商业服务和交通方便,场址距城镇或交易市场以10-20公里为宜。
1.3 雏鸭群是指从出壳至脱温前的鸭群。由于雏鸭生长发育未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卫生要求特别严格。一般应在种鸭育雏舍或肉鸭育雏舍内独立隔离进行培育。
2养鸭场污染的来源
2.1 来自鸭场自身的污染源养鸭场主要的动物是鸭群,还有看护或其他用途的犬和家畜。人作为管理或饲养者进驻饲养场。人和畜禽的生长、活动都会产生和排出粪便、废气、污水等废弃物污染环境。养鸭场的主要废弃物污染有如下几类:
2.1.1 粪尿污染动物除将饲料营养转化为动物产品外,还有许多不能为动物利用的物质,以粪尿等形式排出体外,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鸭场废弃物以鸭粪的数量最多,而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动物粪尿中普遍含有叫噪、胺类、尿酸、尿素、亚硝酸盐、寄生虫及其虫卵,还含有一些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及动物代谢的有害物质等。
2.1.2 废气污染鸭群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除排出粪尿、毛屑粉尘外,也排出废气。粪便本身含有恶臭气体,粪便中的尿素和含硫氨基酸等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为硫化氢、粪臭素等臭气物质,也造成大气污染。
2.1.3 污水和废弃物污染
①鸭场进行栏舍、地面、工具和受污染物的冲洗而产生的污水。②废弃垫料。如育雏垫料和产蛋巢垫料等,常和粪尿混在一起,产生氨、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③鸭群在采食、飞奔、跳跃时易造成大量的饲料粉尘和尘土飞扬。灰尘增加引起空气混浊和臭气增加。④给雏禽保温的火炉、烟道等也会产生大量灰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⑤职工膳食烹调会产生废弃物和污水,尤其是肉类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对养鸭场更为危险。
2.1.4 动物尸体和微生物污染带病的动物和尸体是重要的传染来源,其排泄物含有许多病原微生物。例如带病的禽会随粪便排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鸭瘟等病原,以及各种寄生虫卵。据报道,某禽场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平均含33万个大肠杆菌和66万个肠球菌。此外,粪便和尸体还会导致蚊蝇孽生。据资料表明:禽舍内空气中细菌数有10万一20万/m3,粪便有20亿一60亿个细菌/g.
2.1.5 其他污染某些生产者为了提高禽只的生产性能,在饲料中大剂量添加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这除影响禽产品的安全性外,其残留物随粪尿排出,积累在土壤中或污染鱼塘水,会导致粮食、饲料、蔬菜、瓜果、牧草或水产品等食物链污染。
2.2 来自场外的污染源人员、物品、车辆的流动,加上昆虫、老鼠、野兽、飞鸟的进入除给鸭群带来应激外,还可能带进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育雏垫料和产蛋巢垫料等,常和粪尿混在一起,而成为养鸭场的另一个污染来源。最常见的是购鸭车辆随装运工具带进粪便、垫草和其他废弃物或污染物,通过笼具装卸而把废弃物和污染物遗弃或散落在养鸭场。又如老鼠,不但啮食和污染饲料,还是鼠疫、伪狂犬、伤寒、白痢、出败、钩端螺旋体、弓形体、蚤、蜻等多种疫病病原的带入者和贮存者。
3养鸭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新建的养鸭场从事养鸭容易成功,而连续多年生产的老场会逐渐出现疫病多、费用高、效益逐渐降低的情况。鸭群的新陈代谢、粪尿和垫料污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病原微生物和蚊蝇大量繁殖使环境严重恶化。这些废弃物和病原微生物充斥在鸭舍内外环境中,造成场地、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时间愈长,对环境的污染愈严重。鸭群长期生存在恶劣的污染环境中,必然会出现疾病,生产率下降,某些鸭群甚至出现多因素、多病原体的疫病或病原基因变异,这也是近年一些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洁净的环境能较好地避免鸭群疫病的发生或传播,禽只健康成长,防治药物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因此,养鸭场及早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无污染生产,这不仅是满足人们生活对绿色环境和绿色畜禽产品的需要,也是实现养鸭场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农牧学堂和爱禽社组织的第二期《兽医综合能力提升班》,主讲人:常维山教授。本次课程学期1个月,微信群内定时授课,课余群内一对一咨询辅导。高效、系统、 全面、专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