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氨基酸是
学习打卡第一天:
医学生集合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组成,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磷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还含有碘。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氨基酸根据其侧链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为五类: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极性中性氨基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含芳香环的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酸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质。
茚三酮反应是指茚三酮水合物在弱酸性溶液中与氨基酸共加热时,氨基酸被氧化脱氨、脱羧,而茚三酮水合物被还原,其还原物可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再与另一份子茚三酮缩合成为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来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由2-20个氨基酸相连成的肽成为寡肽,而更多的氨基酸相连成的肽称为多肽。多肽链有两端,其游离a-氨基的一端称为氨基末端或N-端,游离a-羧基的一端称为羧基末端或C-端。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因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成为氨基酸残基。
[奋斗][奋斗]
你不知道的事吉他谱
在核酸、蛋白浓度检测过程中,230nm、260nm、280nm这几个数值经常会出现,那这几个数值代表什么?他们之间的最优关系又是什么呢?
1
230nm、260nm、280nm
230nm:碳水化合物最高吸收峰的吸收波长,与A260的比值可进行核酸样品纯度评估。A230产生负值可能是由于在低核酸浓度的样液中存在一些干扰成分。
260nm:核酸最高吸收峰的吸收波长,其吸收紫外光的性质是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所以嘌呤和嘧啶以及一切含有它们的物质,不论是核苷、核苷酸或核酸在260nm处都会一个最高吸收峰。
280nm:蛋白质由于含有芳香氨基酸,因此也能吸收紫外光,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其与260nm处的吸光度比值,经常被用于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
除了这三个常见的波长外,在核酸检测过程中340nm往往会被用来检测样品缓冲液的浊度和其他干扰因子。该值应该接近0.0,如果不是,表明溶液中有悬浮物。
图1. 核酸、蛋白质吸光度谱
2
260/230、260/280
纯度好的DNA或RNA,在pH7-8.5下:
A260 / A280比值应大于1.8(DNA)或者2.0(RNA)。
如果比值低于1.8 或者2.0,表示存在蛋白质或者酚类物质的影响。
较纯净的核酸A260/A230的比值一般在1.8-2.2之间。
比值降低往往是样品中存在一些污染物,如碳水化合物、盐(胍盐)等。
但实际样品情况往往要相对复杂,如《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所述,当 0.5%BSA蛋白质污染时,A260和A280的数值都下降,其结果是260/280的比值略微下降。但同时,蛋白残留会导致A230的数值明显上升,进而显著影响260/230的比值。也就是说,如果样品的260/280比值略低于标准值,但260 /230下降明显,那么就应该考虑污染原因是蛋白残留,而不是胍盐残留。
酚的最大吸收峰在270nm。酚的残留会增加A230、A260和A280的数值,同时酚的吸收峰与核酸的吸收峰合并后,最大吸收峰会出现在270nm附近。因此当样品最大吸收峰会出现在270nm附近,且260/280=1~1.5, 260/230=1~1.5,那么污染原因就应该考虑是酚残留。
胍盐会在小于230nm处产生大的吸收峰,进而显著影响260/230比值,但胍盐残留不会影响A260、A280的数值,以及260/280的比值。也就是说,如果核酸样品的260/280符合要求,但260/230<1,那么污染原因就应该考虑是胍盐残留。
图2. 纯DNA和受污染DNA的吸光度谱
3
其他影响因素
样品缓冲液pH?值、离子浓度等
核酸的吸光值受pH值和缓冲液离子浓度影响,只有在一定的pH值和低离子浓度的条件下(如TE),才能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水由于pH值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检测误差。此外一些缓冲液在紫外范围内存在自身吸收,为了确保准确测量,请使用与悬浮或洗脱样品时相同的缓冲液。
样品浓度
由于样品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细小的颗粒,这些小颗粒的存在干扰测试效果,为了减少颗粒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要求样品吸光值至少大于0.1A,以减小颗粒的干扰。
操作因素
样品混合要充分,否则容易出现样品浓度重复检测波动大;混合液不能存在气泡,空白页无悬浮液,否则读数漂移剧烈;
你不知道的230、260、280,你不知道的事吉他谱
抗疫新“武器”问世:俄发明细菌病毒“扫描仪”
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MEPhI)发言人9月底宣布,这款名为Trigger-BIO的仪器可全天候工作,无需人工干预,能在短短数秒内确定空气中是否存在致病性病毒、细菌或一种由活生物体分泌的有毒物质,即毒素。该仪器能识别86种病原体,其中包括引起疫情大流行的新冠病毒。仪器不仅识别速度快,识别精度也不比实验室分析过程低。该研究中心根据俄卫生部订单开发出了这款新仪器。
开发并测试全球首款注册新冠病毒疫苗“卫星-V”的机构加马列亚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对科学家们的乐观态度表示赞同。病毒和细菌“扫描仪”测试在该中心通过。
?“扫描仪”如何工作??
仪器采集空气样本并使用可发出荧光的物质对其产生作用,荧光是这种物质吸收电磁辐射时发出的光。科学家使用两种这样的物质:色氨酸(一种氨基酸)和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一种辅酶),这两种物质最常用于对悬浮颗粒的分析。Trigger-BIO一分钟内可检测27升空气,更确切地说是生物气溶胶,即带有有生命活性颗粒和无生命活性颗粒的气体混合物。用波长280纳米和365纳米的发光二极管对每一个空气样本进行辐射。仪器用这种方式进行光谱分析获取进入其视场的每个颗粒的信息。被辐射的颗粒生成一定的信号,仪器通过数据库对其进行验证。如与已知病原体信号相符,就会记录检测到有害生物质。?
该仪器是否有类似产品??
世界上已有许多可实时测试周围环境空气的仪器。像Trigger-BIO这样使用荧光的仪器有美国的UV-APS、WIBS、英国的MBS、德国的SIBS和瑞士的Rapid-E。也有使用其他技术的仪器,如质谱分析技术。这种仪器是通过激光对空气进行照射,瞬间确定空气中物质的分子成分。还有一种技术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即使用激光激起的火花将空气样本变成微等离子体,这样可以分解颗粒,确定其化学成分。还有一种类型的仪器基于拉曼光谱工作,被检测的物质不会被破坏。该仪器通过与特定波长光束接触发生的反射判断其性质。还有些空气测试仪能对有害物质的DNA做出反应(1,2)。使用的是一种名为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增加空气样本中所需物质的基因浓度,因此这种仪器对病原体(如传染病病原体)非常敏感。这些有害物质检测仪器的问题在于其主要适用于检测细菌和真菌感染,检测病毒的能力要低得多,这已被研究证实。主要原因是这些仪器的体积小,遗传信息量不足。?
俄罗斯仪器会更有效地检测病毒吗?
目前还很难有把握这样说,因为Trigger-BIO尚未发布正式文件。病毒直径20-500纳米不等,因此仪器必须对这种大小的颗粒敏感。新冠病毒(COVID-19)病原体SARS-CoV-2直径约为100纳米。进行测试的科学家说,新仪器有效性会与专业生物实验室中的测试相当。加马列亚中心转化生物医学实验室主任特卡丘克(Artem Tkachuk)说,通过使用多个可进行精确特定分析的独立模块可实现这一点。由于同时使用两种荧光物质,Trigger-BIO的有效性也得到提高。俄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和光子学系副教授科特科夫斯基(Gennadiy Kotkovskiy)说,通过使用单光子计数法由被辐射颗粒生成信号可使仪器敏感度提高十倍。?
实践中如何使用该仪器??
Trigger-BIO可大幅推动人群大规模聚集地快速诊断。面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全球所有国家政府都面临这一任务。现有检测方式不是很有效。研究(1,2)表明,遥测体温无法切实可靠地显示被测人员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加马列亚中心宣布,10月将开始在俄罗斯各大城市地铁和机场安装该仪器。仪器尺寸虽然不大(不到6公斤),却可覆盖约100平方米面积。可直接将其接入中央通风系统。
本文转载自RUTUS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