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水溶肥配方,怎么用
氨基酸水溶肥也就是含氨基酸成分的水溶性肥料,具体包括氨基酸(主要来源是动植物的一些下脚料及其他物质的发酵或水解产物)、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微量元素(钙、铁、锌、锰、铜、硼、钼等)。
一、氨基酸水溶肥配方
氨基酸水溶肥顾名思义就是含氨基酸成分的水溶性肥料,也就是按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比例,利用一定的工艺技术将传统水溶肥与氨基酸混合起来。
1、氨基酸
氨基酸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的一些下脚料及其他物质的发酵或水解产物,常用的是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牛磺酸、丁氨酸等。它可帮助刺激和调节植物快速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作物体内酶活力,增强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具有生根、保花、保果等作用。
2、大量元素
大量元素在氨基酸水溶肥中是含量最多的一种,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须的营养元素,缺少这几种物质就谈不上产量和品质。
3、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锰、铜、硼、钼等元素。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虽然不大但也必不可少,若严重缺乏也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氨基酸水溶肥怎么用
1、浇灌
浇灌也就是在土壤浇水或灌溉的时候进行冲施,将氨基酸水溶肥按照比例兑水稀释溶解,随灌溉水冲施作物根部,养分会随着水分渗透到植物作物根系,然后被吸收利用。
2、叶面喷施
将氨基酸水溶肥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叶面喷施,或者与非碱性农药一起溶于水中进行叶面喷施,不仅可提高作物长势,调节作物生长,还能促进对氮磷钾以及其他元素的吸收,见效非常迅速。
3、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
规模较大的种植户,或者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以及高品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园,可以采用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的方式,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等优点。浇水施肥时,将氨基酸水溶肥溶解在水中,既可补充作物水分,还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氨基酸水溶肥25克兑水比例
您好,氨基酸水溶肥25克兑水的比例一般为1:1000,即25克氨基酸水溶肥溶解于1000毫升的水中,即25克氨基酸水溶肥兑满1000毫升的水即可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十二元素六百斤水兑多少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十二元素六百斤水兑多少
一般一斤粉剂水溶肥兑160-200斤的水,因为粉剂类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用10斤兑水量为1600-2000斤。具体要根据水溶肥品牌、水溶肥配方种类、性状、规格量来决定,会有一定的差异。
氨基酸螯合钙水溶肥可以用于西瓜+黄瓜吗?
氨基酸螯合钙水溶肥可以用于西瓜+黄瓜。
西瓜各个生长期施西瓜水溶肥方法
一、西瓜需肥特点
每生产1000千克西瓜果实,需氮2.5至3.2千克、磷0.8至1.2千克、钾2.9至3.6千克,三要素的比例约为3比1比4。西瓜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元素的需求一定要供给充足。
其他元素如钙、镁、硼、锰等中微量元素也要在中后期追肥过程中合理补充,根部冲施、叶面喷施可着缺素情况而定。
二、西瓜各个生长期施肥方法
西瓜整个生长期分苗期、蔓期、膨瓜期、成熟期等四个阶段,每个时期需肥特点以及需肥种类都不一样,具体施肥种类以及用量如下:
1、苗期:西瓜在苗期施肥时间在瓜苗移栽后一周内或直播苗4至5叶期追施,如万地宝平衡型西瓜水溶肥氮磷钾比例为1比1比1,一亩地5公斤。
2、伸蔓:西瓜蔓期施肥在苗株长至50公分左右进行,加快西瓜植株生长,为西瓜促花保果,膨果壮果做好准备,追施西瓜水溶肥的话可以每亩追施5至10公斤的高氮钾型西瓜水溶肥,并及时浇水,促进发棵。
3、膨瓜:西瓜膨瓜期是养分需求多的时候也是增产的关键时期,此时施肥可选择高钾型西瓜水溶肥,一亩地5至10公斤,间隔1多天一次。
4、成熟:西瓜成熟期也叫复壮期,头茬瓜采收后,立即追施1次性水溶肥,含量配方选择可选择超钾水溶肥,合理追施能促使西瓜增甜,加快成熟。
三、西瓜水溶肥使用方法
水溶性肥料种类多,生产厂家也多,不同配方不同含量均跟使用方法不同,以万地宝高钾型为例:
1.溶解,取规格5公斤粉剂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先加入小桶中,边加水边搅拌,溶解然后再加入到大桶中搅拌均匀。
2.冲施,围绕西瓜苗株根部或者行株进行均匀冲施,促使养分均衡分布。
3.时间,可选择在早上和傍晚进行冲施,避开中午时段降低地面蒸发,同时间隔施肥10天一次,采摘成熟前一周停止。
四、西瓜施肥注意
1、勿单一施肥,西瓜对大中微量元素需求种类多,需求量大,为此施肥切记不要使用一种肥料养分尤其的氮肥,过量施用会使得西瓜植株极易徒长,不利于开花坐瓜及果实发育。
2、勿施含氯肥,瓜属于忌氯作物,施用含氯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等)会影响糖分积累,使瓜味变淡。
3、勿多施农家肥,西瓜种植户很多总是喜欢施大量的农家有机肥,施用便肥过多,容易引起植株徒长,使坐瓜困难,瓜皮厚而味儿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3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