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薛晶
2022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
2004年4月12日,袁隆平在三亚研究水稻。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1960年开始,他始终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用一句话总结——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早年在实验室进行水稻研究。
1976年,袁隆平(右)与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 图
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新华社 图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难关,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生只做一件事,执着、顽强,永远向前,这就是他的性格。东风不语英雄泪,笑看稻香万里浪。他的饥饿药方不仅造福中国,也正在造福着全人类、全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2003年11月,袁隆平院士在实验室观察杂交稻苗。
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水稻。2004年3月29日,世界粮食基金会授予袁隆平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
2006年6月20日,湖南长沙,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种植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2010年7月29日,袁隆平院士(中)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洞廊村与收割超级稻的农民合影。
2022年8月5日,87岁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广西灌阳黄关镇联德村的超级稻攻关示范基地查看水稻生产情况。
2022年10月15日,河北邯郸,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左二)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查看超级杂交水稻。经过实打实收,平均亩产量达到1149.02公斤,即每公顷为17.23吨,再创单季亩产新高。
袁隆平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拍摄日期不详)
2022年11月3日,在长沙举行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新闻发布会,90岁的袁隆平表示远期目标是4000斤。11月5日,袁隆平院士受聘任隆平水稻博物馆名誉馆长。
袁老一生硕果累累。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22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22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2007年,袁隆平被美国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成为国际科学界的顶级人物。也是这一年,袁隆平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之最受瞩目奖项——终身成就奖,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得主。
2001年2月1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获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得500万元奖金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2022年9月28日摄)。新华社 图
2008年3月29日,北京,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颁奖现场,袁隆平获得终身成就奖。
2012年1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右)为袁隆平(左)颁发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表彰他在热带农业发展领域的贡献。新华社 图
回望袁老一生,都是在为国攻克科研难题,以及教书育人,激励年轻人为祖国科研献身。
2016年4月18日,袁隆平捐献20万设立了西南大学袁隆平奖助学金,主要奖励农业学科相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2022年10月10日,87岁高龄的袁隆平回到母校西南大学,为首届袁隆平奖学金进行颁奖。颁奖时,袁老说 我是从母校的农学专业学习开始自己的追求的,一辈子从事水稻科研,我的最大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我希望青年大学生也能加入,一起为实现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提高作物抗性,保障粮食安全而努力奋斗。通往学问高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潜心学习才能叩响真理的大门。
2003年9月4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武汉大学聘为名誉教授。袁隆平向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学生介绍了自己在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
2009年4月21日,袁隆平回到母校湖北武汉四中(前身为博学中学)寻根,合影留念后,学生们纷纷想和院士校友握手。袁隆平和年轻的学生们交流,回答学生们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求学热情。
2009年10月6日,湖北武汉, 袁隆平参加母校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并颁发袁隆平奖学金。
2013年10月27日下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出现在武汉大学梅园小操场,简单讲述自己努力提高超级稻产量的中国梦后在严密保护下匆匆离去,原计划的演讲取消。
2022年10月10日,袁隆平回到母校西南大学,为首届袁隆平奖学金获得者颁发奖金。
对于如何在科研工作中保持良好体力和精神状态,袁隆平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体育运动。
2008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岳阳传递。袁隆平担当了第一棒火炬手。
游泳是袁隆平的强项,他曾连续获得湖南省农科院游泳比赛的第一名。2007年7月30日,湖南长沙游泳馆,袁隆平能一口气从游泳池这头游到那头。
2014年5月13日,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龙马社区举办邻里和谐杯气排球友谊赛。热爱气排球运动多年的袁隆平为比赛开球并参赛。
袁隆平参加湖南省气排球比赛运动会(拍摄时间不详)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老毕生追求。
袁隆平(1930-2022)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人民视觉 IC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栾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