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有六条腿。
蜻蜓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
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脉也稍有不同。
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
蜻蜓是食肉性昆虫。它们捕食苍蝇、蚊子、叶蝉、虻蠓类和小型蝶蛾类等多种农林牧业害虫。
蜻蜓是有益于人类的一类重要天敌昆虫。“蜻蜓点水”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中的生物学特征。其幼虫(稚虫)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种类而异,蜓类一般为2年,有的长达了3至5年。
拓展资料
一、蜻蜓的作用:
1、药用价值:蜻蜓性微寒,无毒。能强阴,止精,亦可壮阳暖肾。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
2、蜻蜓复眼里面的小眼睛多达20000多只。人们模仿蜻蜓等复眼光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制成“复眼透镜”。
用它作镜头制成的“复眼照相机”可以用来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集成电路。
3、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二、常见蜻蜓的种类
1、霜白蜻蜓
霜白蜻蜓成虫胸部蓝灰色中略带紫色,腹部红色,成熟个体胸腹会有些许白粉。
2、乐仙蜻蜓
复眼黑色,胸部深蓝色,腹部黑色,翅透明,后翅有褐斑,翅为黑褐色。
3、薄翅蜻蜓
为台湾最普遍且数量也最多的种类,在秋天可见成群在天空飞舞。翅透明,翅为橙色,腹部橙红色。
4、红蜻蜓
红蜻蜓全身几乎为鲜红色,翅透明,基部有些许橙色。
5、紫红蜻蜓
腹眼红色,胸部为红紫色,腹部为紫红色,翅基具暗橙色斑,翅为红色。
6、褐斑蜻蜓
胸部褐色,翅为透明的黄橙色,翅膀为橙红色。
蜻蜓一共有6条腿,蜻蜓的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复眼较大,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
蜻蜓的幼虫叫水虿,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水虿一般要经11次以上的蜕皮,水虿进化成蜻蜓,甚至需要花费2到10年的时间内,经过无数次的蜕皮,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蜻蜓的习性
蜻蜓一般都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区,比如水坝或沟渠比较多的地方。它的这种生活习性主要是因为它的繁殖方式所导致的,它繁殖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水,它的卵是要产在水中的,而卵的孵化、成长,以及成为一只正式的蜻蜓以前,它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所以它们很依靠水,也更需要水。
如果没有水的话那么他们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水的话,他们将灭绝。
其实所有的生命体都是要依靠于水而存在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蜻蜓的捕食,蜻蜓一般捕食蚊子、摇蚊和其他小昆虫,例如苍蝇、蜜蜂、蝴蝶等,蜻蜓的捕食一般也都是在水面上进行的,因为那里有超多的昆虫供他们食用。
有六条腿。
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
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
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拓展资料:
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束翅亚目),间翅亚目有仅三种蜻蜓分别是在日本印度中国,此亚目有活化石之称,中国的最古老。
也是有翅亚纲里的很原始的昆虫。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
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其咀嚼式口器发达,强大有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