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牛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变化,养牛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着养殖观念以及养殖技术的差异。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关于养牛技术这一方面就存在这根本的差异,以下就对南方养牛技术做个介绍。
南方养牛技术
南方丘陵地区多山,饲草资源丰富。养牛、特别是肉牛是南方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但要想获得益,必须科学饲养、精细管理。科学养牛应掌握好的几个技术要点:
一、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牛首先要搞好牛舍建设,因地制宜建造冬暖夏凉的牛舍,冬季要做好保温,使舍内保持在5℃以上。每天定时清除粪便,中午通风换气,刷拭牛体,定时牵到舍外晒太阳,增强体质,有利于增膘。
二、务必选养良种牛
选择优良品种的牛进行养殖是获得好效益的关键,因为良种牛不仅肉质好、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卖相好,发病率也低。要改变多年一贯制搞级进杂交的做法,积极引进利木赞、西门达尔等品种进行三元杂交,不断提高改良效果和经济效益。千万不要以为本地牛已经很优良,而不注重进行品种改良,要不断改良所养品种,牛价贵时要搞品种改良,牛价贱时更应搞品种改良,有条件的要尽量推广冷冻精液配种新技术。尤其应注意,不能用杂种公牛配种,因为杂种公牛虽然体高力大,但遗传性不稳定,极易造成近亲繁殖,后代退化,经济效益低下。
三、科学饲喂
养牛应尽量让牛吃好吃饱青绿草料,同时补饲其它必需的营养饲料。提 高养牛效益,要从犊牛培育抓起,特别是要搞好、二个冬春舍饲期补饲,使其在18-24个月龄体重达300公斤左右出栏,也可经短期强度育肥后体重达500公斤以上出栏。稻草和麦秸通过氨化后粗蛋白含量可提高,不仅能降低饲养成本,也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因此,要大力推广普及秸杆青贮、半干贮和氨化等秸秆处理新技术,推广秸秆养牛。添加尿素是解决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磷酸脲、瘤胃素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10%~15%,碳酸氢钠(小苏打)可提高饲料利用率12%以上。近年来研制推广的脲酶抑制剂也有良好的增重效果。此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均可选择使用。
四、搞好驱虫和防病
牛在放牧时由于采食牧草和接触地面,体内外常感染多种寄生虫,如牛消化道内极易出现捻转血矛线虫、仰口线虫和食道口线虫等;牛体外极易感染螨、蜱、虱、蝇、蛆等体外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吸收营养、释放毒素,使牛生长发育受阻,可使日增重下降35%,饲料转化率下降30%;牛皮蝇蛆使皮价降低一倍多,寄生虫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可见,驱虫是养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农户养牛可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进行两次驱虫,育肥牛在育肥开始时要进行驱虫。目前,驱虫药物种类很多,左旋咪唑、敌百虫等均可应用,但抗虫谱狭窄,效果不尽人意。阿福丁(虫克星)为驱虫药物。该药是近年来研制生产的一种广谱、、低毒、新型抗寄生虫兽药,可同时驱除畜禽体内线虫和体外螨、蜱、虱、蝇蛆等寄生虫。剂型有针剂、片剂、胶囊和粉剂四种。其中粉剂价格适中,使用方便。
用法用量:灌服或拌匀于饲料中饲喂。每10公斤体重用1克;驱虫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使其在第二天白天排出虫体,便于收集处理。投药前停食6~12小时,只好给饮水,以提高药效。将牛体内外的各种寄生虫驱尽后,科学饲养、增膘效果显着。
预防牛体疾病也是养牛取得较益的关键之一,防病没搞好,种学饲养将前功尽弃。预防牛病,除了搞好牛舍、牛体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保证牛饲料及饮水卫生安全、驱虫等工作外,如果没有足够的兽医技术,还要与当地兽医保持经常联系,搞好疫病的预防和疾病的治疗。
五、及时出售成品牛
饲养的牛达到一定的规格应及时出售,否则会因为饲养成本过高而得不偿失,降低了养牛效益,甚至没有效益。
南方草山草坡放牧养牛技术
南方土地肥沃,光热水充足,适合牧草生长,草场具有多样性,分为山地草甸草场、山地草丛草场、灌木草丛草场、疏林类草场、灌丛类草场及农林隙地类草场,草场级别差异较大。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势不平,而且往往草、林、农交叉,草场分散零星。根据以上特点,结合牛的生活习性,合理选择适宜放牧草场。一般选择成方连片草场,小的牛群也可以选择农林隙地类草场;草场植被条件好,产草量高;草场坡度要低于35度,坡过陡,不利于牛的采食,且易摔死牛;尽量不选择山间洼地,或者适宜种植水稻的水田,若如此,牛易陷进去,于牛不利,草场耐践踏性差,破坏草的生命力。
1、确定合理的放牧季节、时段和方法
根据湘中地区气候情况,适宜的放牧季节是每年的3月中旬至11月底,全年放牧时间7个半月。开始放牧时间和收牧时间,要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草场情况而定。
每天放牧2次。次:早上6.00–9.00点,3个小时;第二次:下午16.00–18.00,2个小时,全天放牧5个小时。每天放牧时间还要根据草场情况和牛的采食情况而定。牧草生长茂盛,则减少时间;牛吃饱后会自动回牛场,放牧人员要遵从牛的意愿,不能勉强放牧时间。
霜期过后,牛吃露水草有益,长膘快。但开春牧草鲜嫩,含水分高,纤维少,大量采食,肠胃不适,易引起拉稀,如果过量采食苕子、紫云英、白三叶等豆科牧草,会在瘤胃内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臌胀病,为避免拉稀涨肚,在开始放牧的前15天左右,每天次放牧前,先喂干稻草至半饱,然后在放牧。
秋季牧草变老,水分减少,干物质增加,适口性下降,易增加次放牧时间,减少第二次放牧时间。
到了霜期,要霜化后才能放牧。
2、适宜的选择品种与牛的类型
南方草山草坡往往比较陡峭,坡度较大,非人工种植的原生态草场,草的生长情况不一,不是所有品种和牛的生长阶段都适合放牧。
一般来讲,南方本地牛、安杂牛等更适合放牧。南方牛个体小、蹄质坚实、四肢强壮、性情活泼、行动敏捷、能上山爬坡,适应山地放牧。大型品种,如西门塔尔、夏洛莱等在山地放牧适应性就较差。
育肥牛对营养要求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运动,加之南方草场质量不高,不适于放牧。若是草产量较高的人工草场,也可以放牧育肥。
放牧牛主要是母牛和育成牛,南方草山草坡原生态草场基本适应母牛、育成牛的营养需要。母牛怀孕到8个月时不再放牧,否则易流产。母牛产后前2个月不适宜放牧,因为此时若带犊放牧,犊牛易受伤,不带犊牛放牧,母牛采食不安心,屡屡跑回牛舍,很难管理。
3、实施轮牧和分群放牧
非人工种植的放牧草场属于原生态草场,二、三级草场居多,牧草种类禾本科占60%左右、杂类草30%左右、豆科牧草10%左右,产草量参差不齐,载畜量差异较大。南方属于黄壤或黄红壤土质,通透性不如沙质土,经踩踏后易板结,野生牧草耐踩踏性比较差,在同一地块上放牧时间过久极易造成草场退化,为此,要根据草场情况确定载畜量,并采取轮牧措施。一般性草场,1头牛/7-8亩,将草场隔断若干地块,每块牧草放牧3-5天,然后轮牧到其他地块,让牧草休养生息,恢复生长。
放牧牛采取分群措施,避免公母牛、大小牛混牧。可以将放牧牛群分为育成牛群、空怀及怀孕前期牛群、带犊牛群三大类,分群放牧。
4、放牧牛的管护
(1)合理配置放牧人与放牧牛的比例。在大规模草场上,每人可以放牧200头左右;在小型牧场,特别是山坡地草场,每人放牧50头左右。
(2)人随牛走,任牛采食,人与牛保持10米左右距离。在牛没有出现啃食庄家、树木等情况下不赶牛。
(3)远离噪声较大的地方,在草场附近不能放炮开山,为牛创造一个安静的放牧环境。
(4)及时观察发现牛的采食情况,判断牛的采食量,当发现牛主动回牛舍时,说明已经吃饱。注意对个别牛的观察,及时发现发病的牛。注意天气变化,发现天气异常,及时收牧。特别注意观察发情动态,出现爬跨、稳栏等情况及时记录,告诉技术人员适时配种。
(5)在比较大或者离牛舍较远的草场,安装补水设施,供牛及时饮水,饮水设施宜安装在树荫下,可以乘凉饮水两得。
5、采取放牧与补饲相结合措施
放牧养牛是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但枯草季节、恶劣天气不能放牧,草场质量不好时牛吃不饱,这些情况均需要补饲。补饲分为季节性补饲和临时性补饲。
季节性补饲主要是枯草季节。在枯草季节,采取舍饲,每天喂2次,上午6:00―9:00,下午3:00―6:00。育成牛每天补饲稻草3公斤、青贮5公斤、配合精饲料0.8公斤;空怀及怀孕前期牛每天补饲稻草4.5公斤、青贮4-5公斤、配合精饲料1公斤。
临时性补饲主要是在放牧季节,天气不好,或者草场质量不好,需要补饲。遇到下雨天不能放牧,把储备的稻草、精饲料放到牛舍内饲喂,育成牛稻草每次饲喂2公斤、精饲料喂0.2公斤,空怀及怀孕前期牛稻草每次饲喂3公斤、精饲料喂0.4公斤。草场质量不好时根据牛采食程度及膘情,适当补饲稻草及精饲料。
6、放牧牛疫病防治
放牧牛群风吹日晒,有时淋雨易患感冒,草丛中蜱虫多,易患蜱病,从而引起焦虫病,草场地势陡峭,石头多,经常引起外伤。
感冒。用30%的安乃近20~40毫升加入青霉素400~640万单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3次,两天即可痊愈。
蜱虫病。对全群牛使用伊维菌素按0.02ml/kg皮下注射或用敌百虫配成2%溶液喷洒体表,每天一次,连喷2天,并对牛舍清扫消毒。
焦虫病。对发病牛用血虫净按每千克体重7毫克,配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多不超过5天。
外伤。小伤口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络合碘进行消毒,然后撒上消炎粉。大伤口消毒后要缝合,并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3万单位,以及抗菌素等药物。
南方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适合放牧养殖母牛,既能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又可促进母牛生长发育,放牧养母牛是南方肉牛养殖的盈利模式之一。以上就是对南方养牛技术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