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选择灯笼果喜欢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疏松肥沃的*壤中。可以在山坡建园,但应当选择坡度不超过10度的缓坡,要求交通方便。
2、苗木繁殖可以采用水平压条法。
在春季从株丛向外开成放射形纵沟,深度约为15厘米左右。选择发育健壮的1年生新枝,然后将枝条向下弯,水平引向纵沟,使得整个枝条紧贴沟底,一个沟内可以放几根枝条,但要有一定距离,以方便新根的生长。再在沟内填*,枝条的顶端要露出地面。随着压条上新梢的不断长高,可以分次进行培*,使得新梢的基部生根。
秋季落叶的时候,要将每个带根的新株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植株。水平压条操作简便,成活率高,而且苗木健壮。 3、定植株行距为1米,定植穴深、宽各40厘米。
每穴使用5公斤农家肥。种植时,将幼苗放在坑中,一人提苗,一人培*,踏实,浇足水。种植后,为了保持生长季节的水分,穴表面要求比地面低8-10厘米。
4、修剪灯笼果栽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果实2-3个生长在一个果穗上。苗木定植的当年要选择留4-5个生长健壮的基生枝,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要保存4-5个强壮的基生枝,一丛一般要保留16-20个基生枝。但是由于丛内分枝太密,透气、透光性差,骨干枝下部易光秃,内膛无果,产量低。
因此,进入结果期要特别注意修剪工作,保持通风透光。 5、田间管理种植灯笼果,应特别注意加强*壤管理,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开花前和新梢生长期,要及时在干旱的天气浇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的10月下旬,落叶后要埋*防寒,埋*的厚度以不露枝即可。
解除防寒在4月中旬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株丛正常生长、结果。
1、选地种植.灯笼果虽然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想要灯笼果正常的良好生长发育,还是要选择腐殖质较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方。果园选择建立在背风向阳,远离嘈杂的地方,例如居民区、工厂等地方。
保证果园无污染,尽量在山坡上建园,但是坡度不得超过10度。
定植时确定好种植密度,每株行距在1*1m左右,定植穴的宽度深度在40cm左右,每隔定植穴施入5kg的农家肥,定植后穴面要比地面低几厘米,保证灯笼果在生长季节的水分。 2、整形修剪。灯笼果一般在定植后的第二年就会开始结果了,一个果穗上差不多会有2-3和果实。在定植的当年应该选择保留4-5个生长长势强,良好健壮的基生枝,第二年后每年开始各留4-5个基生枝,通常每丛会保留20个左右的基生枝。
每棵树生长到4-5年的时候可以达到10kg左右的高产,不过可能株丛内的枝条过密会引起通透性过差,使骨干枝下面容易秃光,内部出现无果,降低产量的现象。所以在进入结果期的时候要注意果树的修剪工作,加强果树的通透性,对过密的枝丛剪除衰弱枝和多余的基生枝。 3、追肥浇水。
在定植缓苗之后,要与浇水工作一起施一次催肥苗还要将水浇足,要保持土壤的湿润,一周一次水,夏季干旱的天气可以适当的缩短浇水时间。每亩实行穴施或者是沟施的方式,一般是农家肥或者尿素。在果实膨大之后施第二次肥,目的是为了促进果实的发育与植株的生长。
在采收的中后期时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工作。如果基肥不足的话可以追施复合肥,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根外追肥,用尿素或者是复合肥配成水溶液,五天左右喷施一次叶面。如果叶子过于肥大,节间过长,出现了疑似徒长的现象,要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控制。
4、病害防治。养殖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果园的土壤管理,将长出来的杂草清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开花期与新梢生长期的时候,如果遇到连续干旱的天气要注意及时灌水,每年至少要施三次肥,在每年十月中下旬的时落叶的时候要注意将其埋进土壤中进行防寒,埋土的厚度不宜露枝。在第二年的四月左右,气温逐渐回升时就可以解除防寒措施了。
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冻害与病虫害,保证在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1、土壤 选择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排水性良好的土壤种植。 选择好种植土地后,还要进行深耕,一般耕翻深度25-30厘米。
深耕增进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通气性能,增加土壤温度,蓄水能力加强,好气性微生物活跃,从而分解出更多的有效养分,有利于灯笼果植株的生长发育。
2、浇水 苗前不浇水,苗后根据生长情况适当浇水。 3、温度 白天温度20-28℃,晚上14-17℃比较适宜灯笼果生长。 另外,施肥时要把所有要施的农肥、化肥都做底肥,随打垄时破垄夹肥施入以满足灯笼果后期对肥料的需要。好处有三个:一是见效快;二是配方施肥养分全;三是不易贪青晚熟。
4、定植时大田栽植株行距为1×1米,定植穴深、宽各40厘米,每穴施农家肥5千克。定植时将苗放在坑内,一人提苗,一人培土,浇足水,定植后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厘米,以便生长季节保持水分。栽植后应特别注意加强土壤管理,清除杂草,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水,每年施肥2-3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