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窦炎是一类对肉鸭养殖有一定影响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雏鸭。本病发病率高,造成的损失较大,需要及时的预防和治疗。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鸭传染性窦炎是什么病,鸭传染性窦炎如何防治:
鸭传染性窦炎又称鸭支原体病、鸭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鸭支原体引起的雏鸭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眶下窦炎和眶下窦肿胀为特征。本病病程长,易复发,且极易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
一、流行病学
各种日龄的鸭均有发生,但多见于1-3周龄雏鸭。本病可经呼吸道感染,可经种蛋发生垂直传播。1-3周龄雏鸭呈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持续不断,单纯支原体感染时,死亡率很低,而并发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时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尤以气候多变或寒冷春季和冬季多发。
二、临床症状
病雏鸭畏寒扎堆,感染初期,病鸭流鼻液、咳嗽、打喷嚏,呼吸有音,甩头或用爪抓挠鼻额部,随着病程的发展,一侧或两侧眶下窦积液、鼓胀凸起,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使鼻孔周围有污染物附着,有的结痂,有的鼻孔被堵塞。眼睛有浆液性分泌物,周围羽毛被粘连,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鸭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逐渐消瘦,成年病鸭群产蛋率及受精率也同时下降,当鸭群继发或并发其他细菌、病毒或中毒性疾病时,则死亡率增多,产蛋率及受精率下降。
三、剖检病变
病鸭的鼻腔、眶下窦积有大量浆液性渗出液或脓性干酪样渗出物。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剖开支气管,尤其是肺内小支气管时,可发现管腔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呈条索状,有的呈蛋花状。
四、诊断要点
取细支气管内干酪样分泌物涂片及接种于专门培养基,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球形、球杆状、丝状菌体,在支原体专用培养基上培养呈支原体特征性菌体,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确诊。
一、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鸭舍保持干燥通风,冬季注意加强保温,保证饲料的多种维生素的含量。
做好用具、棚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及定期消毒工作,一旦鸭群发生该病时,首先要淘汰病鸭,然后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对于发生过本病的鸭舍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和空舍一定时间后再进雏饲养。
二、治疗
每千克鸭体重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注射液40毫克皮下注射l次后,接着每升水中加入0.5克,供鸭饮用5天后可。当地如有与鸭浆膜病并发的鸭群,则用恩诺沙星,每千克饲料加入0.l克混饲,或每升水加入50毫克混饮,均连用5天,可。
如果饲料中没有添加盐霉素或莫能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l00克,连用5天~7天,效果好。
如病鸭眼睛下方出现皮肤隆起,应用消毒过的剪刀将其剪开,将豆渣或干酪样物挤干净,洗涤后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消炎膏填充,防止继发感染。
以上就是鸭传染性窦炎是什么病,鸭传染性窦炎如何防治的具体内容,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鸭传染性窦炎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对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严重影响鸭只增重,一定要注意防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