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种鱼的辨别带你认识不同的鱼和吃法买鱼前不妨看看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也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家常食材。和买猪肉、牛肉不同,大家平时去海鲜市场选购鱼类食材时,很容易就一个头,两个大,因为鱼类大家庭里的成员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不同的外观,各式各样的吃法,常常让人不知从何下手。

  鲈鱼,又叫花鲈,有海水鲈鱼和淡水鲈鱼之分。海水鲈鱼的体型较大较粗,淡水鲈鱼的体型较小较扁。海鲜市场里的鲜活鲈鱼,以淡水鲈鱼居多,海水鲈鱼多以冰鲜或冷冻的方式售卖。从口感上对比,淡水鲈鱼的腥味较轻,肉质更细嫩,要比海水鲈鱼好吃。鲈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清蒸了,蒸好的鲈鱼,清香鲜嫩,能充分凸显出鱼肉的原汁原味。

  22种鱼的辨别带你认识不同的鱼和吃法买鱼前不妨看看

  鲈鱼

  鲫鱼,属于鲤科、鲫属鱼类,适应能力较强,但是生长速度较缓慢,从鱼苗长到重量3两左右,差不多需要2、3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野生鲫鱼,个头都比较小。海鲜市场里卖的个头比较大的鲫鱼,多为杂交鲫鱼,是用鲫鱼和鲤鱼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鲫鱼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用来煮汤,如鲫鱼豆腐汤等。

  鲫鱼

  大黄花鱼,又叫黄花鱼、黄金龙,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主要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不过,野生的大黄花鱼目前已经非常少见,到了稀有的程度。市场里卖的大黄花鱼,一大部分都是养殖的,其中福建宁德沿海一带养殖的大黄花鱼,占了很大一个比重。大黄花鱼可以清蒸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鱼肉饺子馅。

  大黄花鱼

  小黄花鱼,主要产自我国渤海和黄海海域,它和大黄花鱼虽说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类,外观形状跟大黄花鱼十分相似,但是个头要小很多。小黄花鱼的价格要比大黄花鱼低一些,肉质也要更加细腻,适合的吃法非常多,常见的有油炸、红烧等等。

  小黄花鱼

  黑鱼的学名叫乌鳢[lǐ],属于乌鳢属,鳢科鱼类,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一般的鱼类,并被《神农本草经》列为虫鱼上品。黑鱼表面带有一层粘液,烹饪之前,最好先用生粉搓干净再下锅,不然腥味会比较重。黑鱼最经典的吃法之一,莫过于拿来做酸菜鱼,鲜嫩爽滑的口感,着实吸引了不少人。

  黑鱼

  草鱼,又叫脆皖鱼,属于鲤科、草鱼属鱼类,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种鱼。草鱼的产量较高,价格比较便宜,鱼肉质地也很嫩,唯一的缺点就是刺很多,吃起来要格外有耐心。草鱼非常适合烤的吃法,像很多烤鱼店里用的鱼,就有草鱼。

  草鱼

  青鱼,属于鲤科、青鱼属鱼类,体型较粗壮,外形跟草鱼有几分相似之处,但个头要比草鱼大,鱼身表面呈青灰色,价格通常也要比草鱼高一些。青鱼的肉质鲜美,非常适合红烧和油爆的吃法。

  青鱼

  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因鱼身上有类似石头的斑纹而得此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及南海海域。石斑鱼的外观多呈长椭圆形,体型较扁,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一种鱼类。最能凸显出石斑鱼原汁原味的吃法,莫过于清蒸了。

  石斑鱼

  鲢鱼,又叫白鲢,属于鲤形目、鲤科鱼类,和青鱼、草鱼、鳙鱼一起,并称为四大家鱼。鲢鱼的外观呈纺锤形,外表有个典型的特征,其眼睛的位置要比嘴巴低。鲢鱼适合的吃法也非常多,可以红烧、清炖,也可以做酱烧鱼。

  鲢鱼

  鳙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胖头鱼,它的外观跟前面提到的鲢鱼非常相似,只是个头要更大一些,表面带有黑灰色的花斑,因此又被称作花鲢。吃鳙鱼的时候,最精华的位置在于鱼头,其鱼头占了身体差不多1/3的位置。像我们平时吃的剁椒鱼头,很多用的都是鳙鱼的鱼头。

  鳙鱼

  罗非鱼,也叫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鱼类,原产自非洲,是非常典型的热带性鱼类,还有白肉三文鱼之称。罗非鱼的肉鲜、刺少,加上产量高、价格便宜,因此得到不少人的喜欢。罗非鱼的肉质相对要粗糙一些,比较适合红烧或是煎炸的吃法。

  罗非鱼

  和黄颡鱼这个学名相比,相信大家更熟悉它的俗称:黄辣丁、黄骨鱼、响鱼等等。黄颡鱼的鱼身发黄,鱼鳍上带刺,几乎没有什么鱼鳞。在烹饪黄颡鱼的时候,因其没有很小的肌间刺,下锅的时候要少翻动,不然容易导致鱼肉散掉。

  黄颡鱼

  多宝鱼,又叫欧洲比目鱼,外形很特别,两眼位于头部的左侧,外观体色的深浅度会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多宝鱼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鱼刺较少,吃起来不费力,加上肉质丰厚白嫩,非常适合清蒸的吃法。

  多宝鱼

  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海产,因外形呈带状而得此名。带鱼一旦离开海水,会迅速死亡,因此我们在海鲜市场里基本就没有见过活的带鱼。带鱼不是越大越好吃,像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舟山带鱼,个头就非常小,长度多在40cm~60cm左右。在带鱼的吃法上,无论是清蒸还是油炸,都非常适合。

  带鱼

  鲅鱼,学名叫蓝点马鲛,属于鲭科、鲅鱼属鱼类,南方一些地方也称其为马鲛鱼。鲅鱼的鱼身颜色有点像发灰的生铁皮,个头较大,鱼刺很少,肉质厚实而有嚼劲。个头小一些的鲅鱼,适合香煎的吃法,个头较大的鲅鱼,比较适合做鲅鱼饺子馅。

  鲅鱼

  鲤鱼在民间传说里,是一种非常吉祥的鱼类,像古语里的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等,指的都是鲤鱼。根据生长地域不同,鲤鱼还有南、北之分。南方的鲤鱼腥味较重,口感粗糙,不及北方的鲤鱼好吃。说到鲤鱼最出名的吃法,当属那道经典鲁菜—糖醋鲤鱼。

  鲤鱼

  银鱼,又称银条鱼、面条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至浙江沿海一带,体色呈半透明状,身形较细,长一些的能有十几公分长,小的只有2、3公分长。银鱼的鱼刺较小,并且很软,烹饪熟后直接吞咽都行。银鱼常见的吃法有银鱼蒸蛋,或是晒成小鱼干后再炒菜吃。

  银鱼

  武昌鱼,俗称鳊鱼,学名叫团头鲂,属于鲤形目、鲂属鱼类。它的身形较扁平,背部隆起较明显,鱼头和鱼尾均比较小。武昌鱼的肉质鲜嫩甜美,鱼刺较少,最适合清蒸的做法,烹饪的时候一定要少放佐料,避免盖过鱼肉本身的鲜味。

  武昌鱼

  红杉鱼,又叫金丝鱼、红三鱼,属于金线鱼科、金线鱼属鱼类。它的鱼身中间带有金黄色的竖形条纹,侧面看轮廓比较扁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海域。红杉鱼最好吃的做法,莫过于拿来清蒸,或是先煎至金黄再拿来煲汤,都非常美味。

  红杉鱼

  鳗鱼,又称白鳝、青鳝、日本鳗,外形跟蛇非常像,表面无鳞片,主要生长在咸淡水交界的海域里。鳗鱼一年四季都有,但属夏季和冬季的鳗鱼最为肥美。它的吃法也非常多,无论蒸炸还是炖煮,都非常美味。

  鳗鱼

  秋刀鱼的外形非常修长,跟刀的形状很像,再加上主要产于秋天,因此就有了秋刀鱼这个名字。秋刀鱼中的鱼肉脂肪含量较高,烤着吃更加美味。刚出炉的秋刀鱼,再淋上些许酸酸的柠檬汁或青桔汁,能瞬间让人胃口大开。

  秋刀鱼

  鳜鱼,又叫桂鱼、桃花鱼,属于鮨科、鳜属鱼类,两侧较扁平,眼后背部明显隆起。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句经典的诗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年桃花盛开的时节,正是鳜鱼最为肥美的时候。鳜鱼比较适合清蒸的做法,更能凸显出鱼肉鲜甜的口感。

  鳜鱼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20306.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上午5:33
下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上午5:36

相关推荐

  • 柳丁edhha铁: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应用

    柳丁edhha铁: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农业科技不断发展,新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其中,柳丁edhha铁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科技人员的关注。 柳丁edhha铁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农业应用,它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能够减少农业生产…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27日
    00
  • 化肥的化肥的画 帮我查一下化肥的画

    肥的笔顺怎么写 肥的笔顺写法是:撇、横折钩、横、横、横折、竖、横、竖弯钩、 拼音:féi 释义: 1、含脂肪多(跟“瘦”相对,除“肥胖、减肥”外,一般不用于人):肥猪、肥肉、马不得夜草不肥。 2、肥沃:土地很肥。 3、使肥沃:肥田粉。 4、肥料:底肥、绿肥、化肥、积肥。 5、收入多;油水多:肥差、活儿肥。 6、指由不正当的收入而富裕:坑了集体,肥了自己。 7…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6日
    00
  • 茉莉花的养殖方法(茉莉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茉莉树的养殖方法   茉莉花怎样养殖   茉莉花养殖方法注意事项      茉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吊兰茉莉的养殖方法   盆栽茉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土   茉莉花的土壤要用肥沃透气的沙质土或半沙质为好,土性质微酸,在这种土壤中,它的根系才能伸展的快,吸收好。根系茂盛了且能自由呼吸,植株生长就会旺盛,花芽分化就会增多的。如果土质贫瘠黏…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26日
    00
  • 如何家庭制作氨基酸肥料?几个妙招轻松搞定!

    跟你们说,最近我在家搞个小项目,就是自己做那个氨基酸肥料。你们知道的,现在外头卖的肥料死贵死贵的,还不知道里面都加些我就琢磨着自己动手试试,没想到还真让我给弄成。 准备材料 我也没啥头绪,就上网一顿搜。你别说,这网上的方子还真不少,看得我眼花缭乱的。我选个看着最靠谱的,主要原料就是豆粕,家里正好有点儿,然后还得买点那个什么生物发酵剂,说是能帮助发酵的。我记得…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4日
    00
  • 怎么给育雏鸭人工控温

       育雏鸭对温度控制要求很严格。为促进雏鸭的正常生长,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相关的养鸭知识,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28℃之间,因此必须人工给温。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龄降1~2℃。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采用比较简便、节能的加温方法。下面介绍育雏鸭人工给温的3种方法。    一、电热保温伞给温法 用金属或三合板制成,上部…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10日
    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