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安全清洁养殖技术
一、技术名称
规模猪场安全清洁养殖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我国生猪存栏量较上年同期减少38.7 %,能繁母猪较上年同期减少37.4 %,对产业深层次的影响巨大。一方面,受非洲猪瘟影响,猪场生物安全成为猪场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生猪稳定生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将养猪业与粮食产业同等重要管理,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并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研究。8月30日,胡春华副总理主持召开了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猪生产及猪肉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养猪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的转型。所以生猪养殖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等矛盾日益突出,相关技术需求迫切。
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尚没有专门安全有效的疫苗可用,最急型非洲猪瘟可导致100%的死亡,其防控主要依靠生物安全屏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对传统生猪饲养、管理体系都是彻底的变革调整。恢复生猪生产,产业迫切需要梳理出猪场生物安全管控的关键点,集成示范推广安全清洁养殖关键技术来指导养猪场户恢复生猪生产。
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一年多来,各地科研院所和养殖业者都因地制宜地摸索出各种安全清洁养殖技术。通过构建新型生物安全体系,从养殖源头管理抓起,对生产过程各环节加强安全控制,对粪污及病死动物终端废弃物处理等实施清洁生产,在行业内倡导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净重于养的新理念,减少病原微生物对养猪的影响,促进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清洁,生猪产品安全优质,尽可能降低养猪业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二)技术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的应用,将指导猪场构建起全新的生物安全体系,优化养殖场各功能区设置,优化种群和管理流程,对参与生猪饲养的人、猪、物(水、料、药、苗及设施设备等)、病、污等要素进行科学清洁化管理,全面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母猪非生产天数平均降低5天以上,母猪繁殖效率提升5%以上,死亡率降低5%以上,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提升1-2头以上,增加收益500元以上。
三、技术要点
(一)现代安全猪舍建设技术
以标准化圈舍改造和配套设施设备为主体,以堡垒式、孤岛式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为目标,重点推广环控、低耗能、高安全、环保型的高标准圈舍,实现自动通风降温、自动供水、自动供料、自动控温等设施;
(二)安全清洁养殖工艺技术
以批次化生产和全进全出模式创建为主体,以安全清洁生产为目标,推广多点式和单元式的养猪生产工艺,重点推广母猪批次化繁育、猪群全进全出工艺,自繁自养场构建自循环繁育模式,减少外源疫病引入风险,全面提升生猪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效率。
(三)安全清洁养殖关键点控制技术
重点推广对水线、料线、污线等三线科学清洁技术;推广对猪场人流、猪流、物流、车流等四流安全管控技术;推广猪场重点疫病净化、非洲猪瘟早期监测和弱猪淘汰技术。
(四)环境改善与高效饲养技术
以改善舍内养殖环境为目标,推广猪舍除臭保温除湿的环境控制技术,重点推广猪舍内菌液喷淋技术、污水中喷洒菌液技术、原位发酵床消纳粪尿技术及饮水中添加益生菌等技术,调整饲养密度,改善舍内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安全高效养殖为目标,重点推广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颗粒饲料、全株青绿玉米发酵饲料、玉米果穗青贮以及液体发酵饲料,提升饲料安全水平,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氮磷排放,促进机体的健康。
四、注意事项
因各地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以及当地疫情流行状况不同,猪场生物安全和清洁养殖的关键控制点不同,生物安全体系构建要因地制宜,不可照抄照搬,科学设置,要结合区域及自身优势集成推广各具特色的安全清洁养殖技术。
供稿: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鸿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