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猪圆环病毒病的传染源未全部清除,消毒不彻底,预防不及时,发病后采取措施不力,导致出现新发猪圆环病毒病,给生猪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养殖户该怎么判断猪圆环病毒的症状呢以下为猪圆环病毒病症状图片,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的详细介绍:
圆环病毒侵害猪体后,根据猪的大小可分为六种类型:
传染性先天性振颤(CT):母猪怀孕期间无任何异常表现,仔猪出生或几小时后出现震颤,共济失调,有的仔猪由于口部颤抖厉害,吸不住乳头而被饿死或被母猪压死。同一窝仔猪中发病轻重程度各有差异,颤抖轻康复快。颤抖较重,恢复相对较慢。耐过的仔猪,大部分满月后可自行康复,康复仔猪无后遗症。极个别猪颤抖延续到成年。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常见于断奶后至16周龄的仔猪,可见断奶前膘肥体壮的仔猪,断奶后逐渐消瘦,皮肤苍白,个别猪黄疸,毛长,毛稠、毛乱无光泽。呼吸加快、咳嗽。行走无力,精神沉郁。个别严重病例耳上布满红紫斑和紫色的疙瘩。部分病猪腹泻黑色粪便。使猪仰卧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腹泻,尿黄或排尿到时,可见灰白色絮状物。
皮炎肾衰综合症(PDNS):本病是架子猪易得一种疾病。皮肤初期潮红,中后期皮肤苍白,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形凸起的疙瘩,疙瘩先后呈红色、紫红色或顶部黑色结痂。有的猪几乎一夜之间遍及全身,但猪并未表现强烈的痒感。病愈的猪疙瘩消失后,留下明显的痕迹。有的猪可见眼睑稍肿,眼睫毛上附着较硬的污垢,但并未见眼角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急性病例可见体温升高、厌食、腿软等症状。
繁殖障碍型: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后,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虽然发情,却屡配不孕;怀孕母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皮肤暗红粗糙,阴门上可见黄豆大小的紫泡,流产、早产,产出木乃伊胎或弱仔。
肺炎(NP)或呼吸道综合症(PRDC):本病以断奶仔猪生长速度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虽然总体死亡率不高,但可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心肌炎和肠炎等:本病发病以育肥中后期猪为主,主要以肥猪顽固性拉稀为主。
某猪场商品猪126头,体重在30~40kg。从7月10日开始陆续发病,其主要特征为猪的体质下降,消瘦,体温升高,出血、呼吸困难,贫血,个别猪出现咳嗽,腹泻,黄疸等,临床用药效果甚微。我们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综合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
1、发病情况
该批猪是5月份从外地购入,一周后分别进行了猪瘟、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猪丹毒、猪水肿病以及口蹄疫病的免疫接种。到7月10日前没有发生任何疫病,吃食、精神均正常。7月10日后陆续发病,到7月22日发病36头,死亡7头,在饲养环节中未发现异常。
2、临床表现
病初体温升高41℃左右,应用抗菌素和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不爱吃食。2d后体温又升高,约反复2~4次,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大减,被毛粗乱,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咳嗽,贫血,皮肤发白,体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浅淋巴结尤为明显,四肢无力,常侧卧呈嗜睡状,生长迟缓。个别猪腹泻不止,在会阴部、四肢、胸腹部及耳部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不易消失。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3~4倍,切面外翻,呈灰白色,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病变明显。胸腔积液,肺脏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加,可见间质性肺炎和黏液性支气管炎变化。肺表面呈斑状灰棕色肺叶与正常的黄到粉红肺叶相间,肺肿胀,间质增宽,质度坚实或橡皮样。肾肿胀约正常的2~3倍,被膜下可见白色病灶,呈现渗出性肾小球性肾炎和间质肾炎。脾肿胀色暗,胃黏膜水肿,胃底溃疡。回肠出现花斑状区域,盲结肠黏膜充血或有淤血斑。心包积液,心肌变软,个别病例可见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
4、实验室检查
4.1细菌培养无菌采集心、肝、脾、肾、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分别接种营养肉汤、血清肉汤于37℃进行需养和厌养培养至72h,结果没有分离到任何细菌。
4.2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采集发病猪出血变化较明显的肾脏和脾脏(病变和健康组织交界处)混合样品0.25g作为检测材料。PCV分子生物学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病料处理,DNA模板提取和PCR扩增,PCR扩增获得了与PCV2阳性对照相同分子量(1154bp)的目的片段,说明被检材料中含有PCV2病毒。
5、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Ⅱ型猪圆环病毒病。
以上就是猪圆环病毒病症状图片,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的具体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猪圆环病毒病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外购猪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入群。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驱虫工作,搞好定期消毒工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