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Virus简写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下此病症的防治方法,那么,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是怎么一回事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因
吸吮初乳的犊牛可得到母源抗体,产生被动免疫,并大体维持6个月,当抗体下降到零或一定滴度时,犊牛一旦接触抗原,可以受到感染,并出现抗体上升,这种感染和抗体上升,在牛群中占70%~80%,3岁或3岁以上的牛可达90%,它们可以终身免疫。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可以穿过胎盘感染,特别是怀孕早期。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血清抗体阴性的母牛一旦感染,常常通过胎盘使胎儿产生免疫抑制,引起持续性病毒血症,如果小牛正常产出,病毒血症能持续地带入成年期,这种牛临床貌似健康,血清中又无保护性抗体,但体内始终带毒,是牛群中危险的传染源。
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
牛潜伏期自然感染为7~10天,短的2天,长的可达14天。人工感染为2~3天。
急性型:多见于幼犊。表现高热,持续2~3天,有的呈双相热型。腹泻,呈水样,粪带恶臭,含有黏液或血液。大量流涎、流泪,口腔黏膜(唇内、齿龈和硬腭)和鼻黏膜糜烂或溃疡,严重者整个口腔覆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像被煮熟样。孕牛可引起流产,犊牛先天性缺陷(如小脑发育不全、失明等)。
慢性型:较少见,病程2~6个月,有的达1年。病畜消瘦,呈持续或间歇性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带血或黏膜。鼻镜糜烂,但口腔内很少有糜烂。蹄叶发炎及趾问皮肤糜烂坏死,致使病畜跛行。
猪自然感染时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但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繁殖障碍,表现为不孕、产仔数减少、新生仔猪个体变小、体重减轻及流产和木乃伊胎等。
牛病毒性腹泻的预防
1、严禁从病区购进牛只。
2、发病牛群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3、做好免疫接种,应用弱毒疫苗对断奶前后数周内牛只进行预防接种。对受威胁较大的牛群应每隔3-5年接种1次,育成母牛和种公牛于配种前再接种1次,多数牛可获得终生免疫。也有报道,用猪瘟
兔化弱毒疫苗给发生过粘膜病的牛群接种,可获较好的免疫效果。若应用灭活疫苗,可在配种前给牛免疫接种2次。
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能在加强监护、饲养以增强牛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针对病牛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除给病牛输液扩充血溶量外,可纠正酸中毒等;投服收
敛止泻药(药用炭、矽炭银)配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土霉素、四环素),可抑制继发性感染。
牛病毒性腹泻是引起牛的以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是我国禁止进境的动物传染病之一。以上就是关于牛病毒性腹泻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