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俭
案例一
苏某,女,42岁,以肝硬化腹水住进当地某医院,经治疗不见好转,遂出院,到笔者所在处寻求诊治。患者昏迷,抽搐,鼻出血,腹大如鼓,青筋暴露,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医林改错》中记载:“青筋暴露,非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瘀血。”用一贯煎治疗。
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5克,丹参30克,龟甲12克,鳖甲1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泽泻15克,猪苓20克,车前子(另包入药煎)30克。取2剂,以水600毫升,先煎龟甲、鳖甲、生龙骨、生牡蛎,煮二沸后,纳诸药,煎至200毫升,每天3次,每次100毫升,鼻饲。
二诊:上方去生龙骨、生牡蛎,加桃仁12克、土鳖虫12克,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加冬瓜皮30克、玉米须30克,增强利尿作用。
患者连续服用20剂后,腹水消失。后继续服用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生地黄12克,枸杞子15克,丹参30克,郁金12克,三棱12克,土鳖虫12克,三甲散(炮穿山甲、醋鳖甲、鸡内金各等份,共为细末)9克。共90剂。
患者服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6年,未复发。
案例二
步某,女,22岁,以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黄疸指数50单位,谷丙转氨酶50单位以上,体温39摄氏度,全身黄染如橘子色,烦躁不安,月经已来10余天未断,量多色红,鼻出血,舌质红绛,脉数。此为邪热炽盛,侵入心营,下扰血室,热盛动血。
处方: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水牛角代替)3克冲服,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桃仁12克。共3剂。水煎服,每天2次。
患者服药后,各症状好转。
处方:降酶退黄汤。茵陈30克,大青叶30克,败酱草30克,丹参20克,郁金12克,山楂30克,白矾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共20剂。患者服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案例三
赵某,男,45岁,以肝硬化腹水入院。患者面色不华,色暗有血丝,精神不振,胸闷纳呆,便溏,两胁隐痛,牙龈出血,肝在剑突下3.5厘米,脾大,质硬边钝,中度腹水,苔薄质淡、边有齿痕色暗,脉弦细微滑。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宜健牌益气,活血化瘀。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当归15克,桃仁12克,丹参20克,郁金12克,三甲散(冲服)6克,薏苡仁30克,桂枝12克,泽泻20克,猪苓20克。共4剂。水煎,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饮食增加,腹泻已止,精神转佳。采用攻补兼施治之,以上方3剂,兼冲服牛甘散(牵牛子100克,甘遂10克,共为细末)3克,每天2次,随药送下。服药后泻水样大便4次~5次,尿量增多,腹水减少。
三诊:去牛甘散,继续服用原方,共15剂。腹水消失,饮食尚好,肝脾仍肿大,肢困乏力,脉沉细无力,苔薄白,质淡色黯。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当归15克,桃仁12克,丹参20克,郁金12克,三甲散(冲服)6克,甘草6克,兼服鳖甲煎丸。共180剂。
半年后复诊,患者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至今未见复发。
(作者供职于鄢陵县中医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