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全国天气多变,多地降雨,不少的养殖户都称鸭子得了球虫病,据医生说鸭球虫病发病率为30%~90%,致死率可达20%~70%,耐过的病鸭生长发育受阻,增重缓慢,对养鸭业危害极大。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鸭球虫病是什么病,鸭球虫病如何防治:
一般来说,鸭球虫病在雨季多发,预防重点也在育雏期及育成前期,因此在初春,尤其是蛋鸭产蛋期忽视对球虫病的预防,一旦发病,就会给饲养户造成经济损失。
一、临诊症状
急性鸭球虫病多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鸭,于感染后第4出现精神萎顿,缩颈,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拉稀,随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当天或第二、三天发生急性死亡,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慢性型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拉稀,常成为球虫携带者和传染源。
二、病理变化
毁灭泰泽球虫危害严重,肉眼病变为整个小肠呈泛发性出血性肠炎,尤以卵黄蒂前后范围的病变严重。肠壁肿胀、出血;粘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有的粘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粘液,或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状出血性粘液,但不形成肠心。组织学病变为肠绒毛上皮细胞广泛崩解脱落,几乎为裂殖体和配子体所取代,宿主细胞核被压挤到一端或消失,肠绒毛固有层充血、出血,组织细胞大量增生,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感染后第7天肠道变化已不明显,趋于恢复。
菲莱氏温扬球虫致病性不强,肉眼病变不明显,仅可见回肠后部和直肠轻度充血,偶尔在回肠后部粘膜上见有散在的出血点,直肠粘膜弥漫性充血。
三、诊断
鸭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所以不能仅根据粪便中有无卵囊作出诊断,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检查综合判断。急性死亡病例可从病变部位刮取少量粘膜置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用高倍镜检查,或取少量粘膜作成涂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在高倍镜下检查,见到有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即可确诊。耐过病鸭可取其粪便,用常规沉淀法沉淀后,弃上清液,沉渣加64.4%(W/V)硫酸镁溶液漂浮,取表层液镜检见有大量卵囊即可确诊。
一、鸭球虫病的预防
1、平时要搞好鸭舍内的环境卫生,勤铺新的垫料,定期消毒。
2、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尽量增加通风量。
3、合理设置饮水设备,避免漏水、冒水现象发生。
4、提高蛋鸭的育成率,开产前淘汰发育不良的蛋鸭,产蛋高峰后及时淘汰低产鸭。
5、定期在饲料及饮水中添加预防药物,产蛋前可用马杜拉霉素、氨丙啉、氯苯胍等药物交替使用进行预防,产蛋期可用抗球灵(地克珠利)饮水,每公斤水用药1毫克,用青霉素每只用1万国际单位,交替使用,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二、鸭球虫病的治疗
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当地面饲养达到12日龄的雏鸭,可将下列药物的任何一种混于饲料中喂服,均有良效。
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按0.1%混于饲料中,或复方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TMP,以5s1比例)按0.02%~0.04%混于饲料中,连喂5d,停3d,再喂5d。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按0.1%混于饲料,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以5:1比例)按0.02%~0.04%混于饲料中,连喂7d,停3d,再喂3d。
克球粉按有效成分0.05%浓度混于饲料中,连喂6~10d。
以上就是鸭球虫病是什么病,鸭球虫病如何防治的具体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现在正是疾病多发季节,希望大家平时多注意鸭群情况,做好防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