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过去的五年,陇南奋楫笃行、聚力攻坚,经受住了一场场大战大考,攻克了一道道难题难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各项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十四五开局交出圆满答卷。
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站在2022年的年首展望,我们更加笃定: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陇南打造三城、建设五地未来可期,十四五发展前景光明。
清澈的河流淙淙流淌
金灿灿的油菜花在田野中绽放
整洁的乡道串起田园与农房
一幅幅诗意节气图挂在民居墙面上
春日里,行走在文县桥头镇
一幅业兴、村美、民风淳的
乡村振兴画卷映入眼帘
△ 文县桥头镇油菜花海。
乡
村
●
振
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县桥头镇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突出塑造乡村形、实、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村面貌焕发新颜,农民生活更幸福安康。
捧着生态‘金饭碗’,
乡亲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了。
文县桥头镇党委书记赵国说,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 桥头镇美丽乡村鸟瞰。
产业组团 筑牢振兴根基
人勤春来早,春管正当时。
随着天气渐暖,花椒种植户也忙碌起来。在文县桥头镇为头片区万亩花椒提质增效示范点,农户们对花椒树进行精准管理。
△ 桥头镇科学管护助推花椒产业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桥头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按照全域花椒、川坝蔬菜、半山林果、高山药材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壮大花椒、中药材、油橄榄、辣椒四大产业,构建一线两园四带五点产业新格局——
打造油菜花田园观光线,带动张家坝村至天池公路沿线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建成高楼山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园、洋汤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纹党育苗1000亩、小杂药套种1500亩、辣椒种植2850亩、食用菌菌种培植30亩、花椒提质增效1700亩、巩固提升种养殖合作社7家,发展蔬菜大棚100亩、连栋温室20亩;
发展北倾山万亩旱作农业、为头片万亩花椒、苇子沟流域千亩花椒、高楼山千亩中药材等4个产业示范片带;
提升坪上、宅子坪、椿树坪、新舍、固镇等5个油橄榄产业示范点;
△ 高楼山千亩纹党种植基地。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桥头镇广大干群的默默耕耘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扮靓颜值 打造宜居乡村
群山连绕、曲折蜿蜒,山势雄秀、群峰环翠,良田阡陌、云上村庄在海拔1700米的高楼山上,诗画秘境般的建华村令人陶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桥头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六个一标准,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大拆违(危)治乱力度,在一些重要节点村通过采取伤筋动骨措施实现脱胎换骨成效。
△桥头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专项行动。
走进坪上村,只见村路平坦宽敞整洁,民房古朴、粉墙素雅,门前有花、屋后有竹,成为县内外游客打卡热地。
村子现在成了乡村旅游区,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参观旅游,村民收入也变多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坪上村村支书杜柏平笑眼弯弯地述说变化。
△坪上村田园风光。记者 袁媛远/摄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乡村的重要引领。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毗邻天池景区这一区位优势,将生态旅游、体验观光、田园采摘等特色旅游‘串珠成链’,打造张家坝‘田园观光’、坪上‘生态旅游’、宅子坪‘绿色产业’乡村振兴示范村,各美其美,形成美丽乡村风貌带,迎接八方游客,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桥头镇党委书记赵国信心满满。
文化浸润 点睛乡村铸魂
△ 张家坝村二十四节气文化墙。记者/袁媛远 摄
以乡风文明促规范提升、用乡风文明谋幸福跨越,桥头镇在乡村振兴中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力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村庄,着力提升魅力颜值。
美,不仅在环境,更在人心。
除了精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桥头镇还制定了党员公约、家风家训等,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带头执行、带头宣传村规民约和党员公约,切实增强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的意识,为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现在,文明的乡风已经走进群众心里,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人、户户争创文明户良好社会氛围。村民们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行动中,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倡导文明生活,崇尚勤俭节约。张家坝村村支书强兴瑞感触颇深。
△ 张家坝村民文化广场。
绿树掩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桥头镇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文/陇南日报?陇南发布记者 袁媛远)
监制:杨余庆 责编:靳淑敏 编辑:陈晓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