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兰花的好处
夜兰花味甘、性温,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广泛用作汤料、粥面配料及一般蔬菜烹饪。
秋季节心火易亢,食用可清心除烦,舒郁开结。
富含植物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明目和预防头晕头痛。还能够拔毒生肌、强筋壮骨、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疼、化湿和中、疏风解表等作用。
对于日常感冒发热,头疼咳嗽,中暑,食积不化,呕吐腹胀,遗精,月经不调,牙痛口臭,皮肤湿疮,湿疹瘙痒,蛇虫咬伤等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
扩展资料:
夜兰花的生长习性
大部分都是生长在林地或者灌木丛中。
喜欢生长在温暖、光照充足、通风优良、土壤肥沃、疏松的环境条件中,夜兰花比较耐旱,不耐涝、不耐寒,在冬季的时候就会逐渐落叶,春季之后开始发枝长叶,每节有腋芽或者花芽。
随着生长持续的分枝和抽花序,大概在4-10月份的时候就会慢慢开花,每一个花序有5-30朵花,开花的时候气味很芳香,尤其是在夜间会变得格外芳香,夜间的香味很浓郁。
夜兰花甜而温暖,具有清肝和清眼的功效。在秋季,它很容易吃,它可以用来清理心脏,减轻麻烦。
富含植物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以改善视力,预防头晕和头痛。
它还能够提取有毒的肌肉,强化骨骼和强健骨骼,消除痰和除湿,促进气血活动,减轻肿胀和缓解疼痛,除湿和中和,消除风和缓解症状。
适用于日常感冒和发烧,头痛,咳嗽,中暑,食物,呕吐,腹胀,遗精,月经不调,牙痛,口臭,皮肤酸痛,湿疹,瘙痒,蛇咬等症状,都有一定疗效。
夜兰花的食用禁忌
没有太大的食用禁忌。但每次食用夜兰花的量不宜过多,以防出现不适的现象,夜兰花除了可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的根和叶子可作为草药使用。
将夜兰花的叶子和根处理后入药,有行气、散瘀、活血、止痛、镇惊、消肿、通经等功效。
种植:播种前,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圃地做苗地。深翻、碎土、耙平做畦,畦宽1~1.2m。
采摘饱满、成熟的朱红色鲜果,在清水中揉搓,去掉果皮及浮在水面上的杂质和瘪粒,晾干备用。
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一般多采用春播,春播为3~5月均可,气温16℃~22℃时,播后25~35天发芽。秋播以9~10月上旬为宜。
条播按行距30m,撒播则将种子与细沙混匀均匀撒在苗床上,播后覆土1.2cm厚,然后盖草,灌水。当出现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保留株距10~15cm。
并结合除草,追施人畜粪,施后要往叶面喷水,以免肥料灼伤幼苗,苗高15~20cm时定植。
护理:
1、修剪:当新栽小苗长至10~15cm高时要及时摘去顶芽,保留6~8cm高,新抽枝条长至8~10mm高时进行第二次摘心,即摘去顶芽,如此反复几次,可形成丰满的树冠,成型后的植株还在不断生长,要及时修剪,长枝短剪,密枝疏剪,以保持优美的树姿。
2、浇水:夜兰花喜湿润,盆栽夜兰花因盆土有限,易干燥,如不及时浇水会因缺水而枯死。
但也不宜浇水过多,否则会引起徒长。长期盆土过湿,树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烂根导致死亡。
栽培夜兰花时浇水要适度,孕蕾前应适当控水,以促使花芽分化,孕蕾后及花果期盆土以稍偏湿润而不渍水为好。
夏、秋季高温期要早晚各浇水1次,春季可每天或隔日浇1次水,冬季可数日浇水1次,梅雨季节或雨天要防积水,以免植株烂根死亡。
3、施肥:上盆或翻盆换土时,宜在培养土中掺些骨粉或氮磷钾复合肥,生长期半月左右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不可单施氮肥,否则枝叶徒长而不孕蕾,生长旺季每隔3~4周施1次稀薄饼肥。4~6月每月可向叶面喷1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剩的可淋根部以促使花芽分化。
一般秋季不宜施肥,以防萌生新梢,遭受冻害。冬季可施1次有机肥做基肥。氮、磷、钾肥可根据夜兰花的生长情况和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而定。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温度:夜兰花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不耐寒,冬季当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要移入5℃~10℃室内越冬,如室温过低易掉叶,影响翌年生长,低于0℃就会冻死。
2、光照:夜兰花是阳性植物,宜置于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才能叶茂花繁而香。如家中养护,开花时可移至窗台上,花谢后仍需置于阳光充足处,在半阴处生长不良,花的香味也淡,过于阴蔽则枝细软、叶色浅、花少或无花。冬季入室亦应置于阳光充足处。
3、换盆:夜兰花可每隔2~3年换1次盆,秋季10~11月或晚春4~5月为最佳时期,冬季一般不宜换盆。
换盆应根据树木大小来确定,可用原来盆或换稍大一号的盆。
换盆时可结合修根、换土,根系太密太长的应予修剪,脱盆时剥掉土球四周50%~70%的旧盆土,剪掉烂根及部分老根,然后按照上盆的过程进行处理。如保留较多的原土,则可随时进行换盆,不受季节限制,如需换去大部分或全部宿土,要严格选择恰当的换盆时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