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该病毒可引起番鸭,半番鸭肝脏、脾脏等脏器表面有大量白色坏死点,故又称为鸭“白点病”,樱桃谷鸭引起的脾脏坏死称为“鸭脾坏死症”。以下了解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症状,鸭呼肠孤病毒病怎么治
病原介绍
鸭呼肠孤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60-80纳来,正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电镜下可见双层衣壳结构。病毒核酸为双股RNA,病毒对乙醚、氢仿、胰蛋白酶不敏感,在50℃下处理l小时或用3%甲醛处理30分钟均不敏感。
流行病学
该病可发生于雏番鸭、雏半番鸭、樱桃谷北京鸭及其他品种雏鸭。多发于7-35日龄,发病率为60%-90%,病死率50%-80%.该病既可经水平传播,也可经垂直传播。其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散发。在天气骤变、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等情况下易促发本病。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不喜活动;全身乏力软脚,多蹲伏,食欲和饮欲减退;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便。死亡后鸭喙呈紫黑色。
确诊方法
该病的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已有病毒的分离鉴定、中和试验、琼扩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
鉴别诊断
该病易与鸭副伤寒相混淆,鸭副伤寒时肝脏、肠壁有大量白色坏死点及肠道黏膜麸糠样坏死,而鸭呼肠孤病毒病无肠道黏膜糠麸样病变。
综合防治
1.预防 除加强饲养管理和常规的消毒外,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至关重要的。于1-2日龄注射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或于8-10日龄注射呼肠孤病毒高免卵黄抗体可以较好地预防本病。如果发病日龄偏早,应提前注射。
2.治疗 发生本病后,可在饮水中加入0.01%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连用4-5天,以防继发感染。同时用黄芪多糖饮水,连用5-7天,以提高抵抗力。
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症状,鸭呼肠孤病毒病怎么治就是以上的内容,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此提醒养殖户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