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肠杆菌成为养鸭业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导致用药成本增加,给养鸭户制造了较大困难。因此,及时对症治疗,减少损失,有效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养鸭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下介绍鸭大肠杆菌病有哪些症状,治疗鸭大肠杆菌病的方法:
一、流行特点
1.易感日龄: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其中以2~6周龄多见。发病多在秋末、春初。
2.感染途径:呼吸道是一条重要的感染途径,其他途径,如伤口及成年鸭生殖道感染、种蛋污染等均可能导致感染的传播。病鸭和群菌鸭为主要传染源。其次,鸭场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大,饲养密度过劣都易诱发本病。初生雏鸭的感染是由于蛋被传染。
3.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商品肉鸭中死亡可高达50%左右,而且常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同时存在于鸭群中。成年鸭和种鸭主要为零星死亡。天气寒冷,鸭舍地面潮湿时发病率较高。育雏温度过低也可增加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质较弱,闭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下痢,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委靡,食欲减退,隅立一旁,缩颈嗜眠,两眼和鼻孔处常附黏性分泌物,有的病鸭排出灰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脱水死亡。成年病鸭表现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可见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液体波动感,穿刺有腹水流出。
三、剖检变化
本病主要以败血症剖检变化为特征。患鸭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状的铜绿色。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卵巢出血,肺有淤血或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有些病例卵黄破裂,腹腔内混有卵黄物质。肠道黏膜呈卡他性或坏死性炎症。有些雏鸭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等病理变化。
一、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产中为避免发病,需要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减少或防止诱因的出现和发生,保持鸭群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控制其发生,减少损失,必须采取如下一些综合性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垃圾。饲养密度过大的鸭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2、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保持场地整洁。
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鸭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3、疫苗接种预防。
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已发生污染的鸭场可以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4、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鸭群。
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鸭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对病鸭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
5、实行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鸭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鸭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鸭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6、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
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适时消毒,尤其要注意除去表面形成的生物膜。
7、改变维生素的补给方式。
通过饮水添加水溶性维生素要谨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中添加水溶性维生素,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如果水中已污染大肠杆菌,维生素的加入还会加速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极易造成大肠杆菌病的暴发。
二、做好及时治疗
如已发生大肠杆菌病,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及时治疗。发生鸭大肠杆菌病时,可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急性经过者往往不及救治。
1、可使用抗菌药
如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壮观霉素。痢特灵等。在治疗方面要注意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素有耐药性。因此,要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
2、使用中成药
如黄连合剂、禽菌灵、复方穿心莲等。这些药物对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前应做药敏实验,并在用药时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治疗中要辩症施治,才能确保疗效。
中药:用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500克,鲜马齿苋1000克,水煎连饮3天,或拌料喂,以上为8000~10000羽剂量。
3、综合措施
根据用药史及发病程度,使用富络欣可溶性粉,天2袋,以后每天各1袋,连用4天;在饲料中3倍量投服V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
以上就是鸭大肠杆菌病有哪些症状,治疗鸭大肠杆菌病的方法的具体内容,希望本文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肉食鸭大肠杆菌病发病较严重,而且除原发病外,常继发传染性法氏囊病、鸭新城疫、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2474.html